摘要:劉秀在門閥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推翻王莽統一全國,建立東漢,而此時世家門閥已經尾大不掉,西漢初建,國庫空虛只能依靠地方豪強的支持,開始大肆啓用經學家出身的官員,導致官僚士族大量出現,由此開啓了中國千年的士族政治,直到黃巢起義滅了晚唐。其實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逐漸出現了皇族皇權的旁落,西漢時期,選官的徵辟制度和舉孝廉制度就是舉薦制度,對官吏的考覈就是察舉制,皇帝是不知道這些人是否真的有才能,有不少四世三公的豪族,他們是早期的門閥,但是當時的政治環境總的還是“先王公卿之胄,纔則用,不才棄之。

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有不少人認爲西漢和東漢時期沒有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制度正式誕生於魏晉時期。從西周到漢朝,官僚的任免選拔都以選賢任能爲原則,到魏晉以後,由於九品中正制的確立,門閥制度才得以形成,貴賤之分出現。

其實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逐漸出現了皇族皇權的旁落,西漢時期,選官的徵辟制度和舉孝廉制度就是舉薦制度,對官吏的考覈就是察舉制,皇帝是不知道這些人是否真的有才能,有不少四世三公的豪族,他們是早期的門閥,但是當時的政治環境總的還是“先王公卿之胄,纔則用,不才棄之。不辨士與庶族”。

隴西李氏

隨着西漢的滅亡,王莽建立新朝,王莽在歷史上的譭譽參半,曾有人說王莽是穿越人士,因爲王莽的很多制度確實與現在的制度很相似,比如土地收歸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抑制豪族門閥,抑制土地兼併。但這樣的制度動搖了門閥的利益,加上當時皇權不下鄉,地方上皆由門閥把控,門閥控制了經濟與輿論。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盪,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衆生存難以爲繼。各地起義爆發,地方門閥趁勢而起,王莽的新政成了一場空。

劉秀在門閥世家大族的支持下,推翻王莽統一全國,建立東漢,而此時世家門閥已經尾大不掉,西漢初建,國庫空虛只能依靠地方豪強的支持,開始大肆啓用經學家出身的官員,導致官僚士族大量出現,由此開啓了中國千年的士族政治,直到黃巢起義滅了晚唐。“公侯子孫,必復其始,賢者之後,宜品權力握於中正之手,品第之高低靠的是你的門第,你的門第和家族當官的職位,即"資",因此使用"資"來給予官吏侯補人的"品",而中正皆來自門閥,上下一氣,形同虛設。

九品中正制

在政治軍事上,門閥掌控着替皇帝選官的權力,朝堂官吏皆出自門閥,在經濟上,門閥掌控着土地皆富可敵國,在文化上,門閥掌控着地方教育讀書對於百姓成了奢望,這樣一來門閥最終凌駕於皇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形成貴族政治。這樣的政治導致了社會無法進步,愚民思想下百姓沒有任何文化完全處於被剝削奴役的地位,而門閥世家由於缺乏競爭力也都腐朽不堪,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無法無天,最終只能隨着歷史走向衰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