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4月13日),新京報記者從海淀區獲悉,海淀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將採用固定式、流動式和其他方式三種投放模式。除了垃圾分類網課之外,海淀區城管委還會陸續製作垃圾分類宣傳片、歌謠等系列作品,上傳到資源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

(原標題:北京海淀本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 )

新京報訊(記者 鄧琦)本月開始,海淀將全面推行垃圾分類。今天(4月13日),新京報記者從海淀區獲悉,海淀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將採用固定式、流動式和其他方式三種投放模式。其中,每個小區至少設置一處分類驛站,即有專人值守的“四品類”桶站組合,規模大的小區每300至500戶設置一處。

如何分類?

醫療垃圾單獨設置收集容器

海淀制定了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行動方案及配套細則,根據方案,海淀區垃圾分類基本品類主要包括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其中,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爲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價值,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爲生產原料或者經過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比如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電子廢棄物類、織物類等。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除了上述四類,醫院醫療垃圾要單獨設置相應收集容器,按照醫療垃圾相關規定要求處置。學校、科研院所產生的危險廢棄物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處置。

如何投放?

小區至少設置一處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

海淀將推動居住小區做好垃圾分類。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由物業公司負責,單位自管的由自管單位負責,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由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確定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負責。

各居住區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投放模式,採用固定式、流動式和其他模式方便居民交投。固定式主要包括固定桶站、專人值守的分類驛站等。

在樓房爲主的區域,採取基本組合與分類驛站並設的組合模式。基本組合即以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爲一組,按照80至100戶至少設置一組。分類驛站即有專人值守的“四品類”桶站組合,每個小區至少設置一處,規模大的小區每300至500戶設置一處。分類驛站應公示垃圾分類常識,並安排專人值守時段。

流動式主要包括上門收集和定時收集兩種方式。在保留村、平房區地區,廚餘垃圾收集可以採取流動式收集模式,在規定時段巡迴回收。同時,小區(或村)應因地制宜設置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暫存點。鼓勵有條件的居住區、村建設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設施。

海淀將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居民進行分類交投,比如建立垃圾分類積分管理制度和信用賬戶,重點推動廚餘垃圾居民自主分類,提高分出質量。通過投放垃圾的行爲約束機制,建立監督投訴機制,鼓勵鄰里提醒,守望相助,發現亂投垃圾和混裝混運行爲,居民可撥打電話舉報。逐步改變居民隨意投放垃圾的習慣。

如何減量?

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開展舊貨交易

海淀將細化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措施,實施“光盤行動”,在餐廳醒目位置擺放或張貼節約標識,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促進廚餘垃圾源頭減量。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電子商務經營者、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實施包裝物回收。

同時,落實北京市關於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等相關規定。落實黨政機關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賓館、餐飲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鼓勵開展舊貨交易,逐步推行淨菜上市。

海淀還將鼓勵建立二手用品調劑平臺,開辦舊貨商店(集市)、跳蚤市場,通過線上、線下舊貨交易方式,促進閒置物品的再利用。

如何收運?

街鎮、社區設置廢舊傢俱等大件垃圾投放暫存點

方案明確,海淀區環衛中心是海淀區廚餘垃圾分類收運的唯一單位,廚餘垃圾採用廚餘車“上門”“桶車對接”模式,區環衛中心有權對分類不符合要求的廚餘垃圾有權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應向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報告並登記備查。

各居住小區應設置可回收物暫存點,各街道應設置可回收物回收點,由回收企業按規範渠道實現可回收物再利用。

各街道應設置有害垃圾暫存點(可與大件垃圾中轉站合併設置)。由區物資回收公司將有害垃圾交由具備危廢運輸處理資質的機構進行收運處置,根據有害垃圾的品種和產生數量,合理約定收運頻次。

關於大件的分流,方案明確,街鎮、社區應設置廢舊傢俱等大件垃圾投放暫存點,設定專門區域或圍擋並明示。各街鎮在區域內要至少設置1處再生資源大件回收中轉站。大件垃圾送至海淀區韓家川分揀中心。暫存點至中轉站的運輸工作由居住區負責,中轉站至韓家川分揀中心的運輸由區物資回收公司負責。

如何開展?

黨政機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海淀將成立海淀區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區委各常委、區政府各副區長任副組長。

領導小組下設十個工作組,分別爲綜合協調組、垃圾減量組、宣傳動員組、強制分類組、居住區工作組、農村地區工作組、信息化組、執法保障組、黨建羣團發動組、監督執紀組。

在實施過程中,將把強制分類作爲重中之重,發揮各級黨政機關垃圾強制分類示範引領作用。

另外,依據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執法工作方案。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四個環節的執法力度和頻次,嚴格查處垃圾收運單位“混裝混運”等違法行爲。

北京海淀本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網課上線“海淀區中小學資源平臺”。海淀區供圖

亮點

全市首堂垃圾分類網課上線

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開展垃圾分類過程中,將着力培養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調動全民參與積極性,推進垃圾分類知識進單位、進社區、進課堂。

日前,全市首堂垃圾分類網課已正式上線。海淀區城管委聯手區教委推出的“中小學生垃圾分類線上教育系列課程”已陸續登陸“海淀區中小學資源平臺”,中小學生足不出戶即可在家學習垃圾分類課程。

垃圾分類網課計劃推出《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四分法》和《跟我一起做》三節課程。

例如,第一課《垃圾分類的意義》告訴孩子們,爲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主要通過視頻、動畫,對比隨意扔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生動地引出垃圾分類的意義,觸動孩子們進行深入分析思考。

北京海淀本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網課上線“海淀區中小學資源平臺”。海淀區供圖

4月2日,垃圾分類網課已推出第一課,9日推出第二課,第三課正在錄製的過程中,預計16日上傳到資源平臺,供中小學生在線學習。每節課的時長基本控制在10分鐘以內。

除了垃圾分類網課之外,海淀區城管委還會陸續製作垃圾分類宣傳片、歌謠等系列作品,上傳到資源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今後還計劃將這些作品上傳到更多公共視頻平臺,供市民學習。

在收看網課的同時,海淀區鼓勵學校結合各自不同的實際,推出有特色的線上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優秀作品徵集,鼓勵學生通過製作生活垃圾分類手抄報,向家庭成員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推動家庭踐行生活垃圾分類等。

杜碩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