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種植、養殖“不賠本”,金融扶貧“阜平模式”給老區百姓兜住底線

李二國到大棚瞭解食用菌種植情況

在河北阜平縣貧困戶心中,李二國這個名字可是響噹噹的。

身材嬌小卻胸懷博大的中國人保財險阜平支公司經理李二國,在中央脫貧攻堅的政策機遇下,帶領阜平支公司全體幹部員工勇闖新路,推動金融扶貧“阜平模式”應運而生。

種植養殖有保險,脫貧致富少風險,阜平百姓這樣說。

日前,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阜平支公司經理李二國,在參加完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後,就急匆匆趕回阜平的工作一線。

“把責任扛在肩上,爲百姓脫貧致富上一份‘保險’,兜起羣衆脫貧底線,托起百姓致富夢想,這是我作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尤其是作爲一名老區保險人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李二國的話擲地有聲。

勇闖新路 創新金融扶貧新模式

李二國,是地地道道的阜平人,她摯愛這片紅色的熱土。小時候,聽父母講太行山上硝煙瀰漫,胭脂河畔槍聲響起,懸崖山洞百姓藏身……苦難年代的阜平,戰亂和貧困下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長大後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個信念在李二國內心深處早早萌芽。

阜平是革命老區,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

阜平脫貧不易。“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人口22萬左右,貧困人口達到10萬以上。

栽下“搖錢樹”,養起“下蛋雞”,走種植、養殖脫貧致富的道路,是阜平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不二選擇。但是,種植養殖業的週期長、回報慢以及風險高讓農村百姓“望而卻步”。

如何當好精準扶貧排頭兵,讓老區百姓儘快過上好日子?李二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承保範圍上創新,對種植、養殖戶進行雪、火、病、疫等災害損失承保。

但這似乎還不夠。想讓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的阜平縣黨政提出:能否再給老百姓上一道保險?成本損失險,既保災害損失,也對因市場價格波動給農戶或企業造成的種植、養殖成本的損失進行保險。

讓百姓“不賠本”的阜平承保設想出爐了。“按照這種承保設想運作,保費一年也就收個2000萬元左右,可如果發生大的自然災害,賠付的金額將達到十幾個億,這還不把成本損失險算在內。”不少人表達了極大的擔憂。

不過,李二國心裏是有數的,“我們先期進行了調研,對阜平5年至10年內的災害發生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對發生雨、雪、風、冰雹、火災等自然災害的幾率進行了詳細瞭解。”

經過多方論證,阜平支公司的承保設想得到阜平縣黨政多個部門的支持,且表示要“聯動配合”。對於成本損失險,人保集團、人保財險總公司及省、市、縣五級公司,進行調研開發,並最終在阜平“落地”。

“金融扶貧,保險先行”的“阜平模式”孕育而生。

真扶貧、扶真貧 百姓增收有保障確保種植、養殖“不賠本”,金融扶貧“阜平模式”給老區百姓兜住底線

李二國深入田間地頭瞭解農民種植情況

李二國心裏清楚,新的保險扶貧模式推廣,新的保險服務和產品落地並打開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阜平模式”的推廣遠沒有想象中順利,一次,她與阜平縣金融服務中心的同志到貧困戶家中做宣傳,一遍遍講解縣裏農業保險及“聯辦共保”的好政策,但得到的,只是一句“你們是來亂收費的”。不過,每當面對這樣的質疑,李二國總是堅信:脫貧攻堅是場硬仗,一定會打贏!

處處留心的李二國在2014年年底扶貧工作溝通會上,聽縣領導不經意間講起一個養雞戶因雞瘟損失大半、收成無幾的實例,李二國暗記在心,第二天就冒着風雪,找到這家養雞戶瞭解情況和困難。

“老鄉,縣裏有政策,給雞上個保險,以後鬧雞瘟,我們保險公司賠。”“我家的雞死了,別人管賠,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老鄉滿臉狐疑,根本不相信保險這回事兒,李二國尷尬地出了門。

第三天一早,李二國又趕到老鄉家裏,反覆爲老鄉講解縣裏農業保險及“聯辦共保”的利好政策。老鄉聽得不耐煩,再一次,李二國無功而返。

幾天後,李二國多方打聽到老鄉的親戚在縣裏上班,就與其結伴再次登門做老鄉工作,細緻講解公司支農惠農的政策和產品。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週後,李二國和同事帶着保單再次來到老鄉家,成功簽下保單。這也成了李二國和她的團隊打開全覆蓋工作業務瓶頸的突破口。

隨後,李二國帶領着扶貧團隊與政府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全縣13個鄉鎮、209個行政村、1208個自然村,輪番宣傳保險支農惠農政策,送培訓,籤保單,用中國人民保險的優質服務感動着阜平脫貧致富路上的每一位老百姓。

針對走訪、調研和產品推廣過程中遇到問題點和難點,李二國積極尋求上級公司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共同研究設計“政府救助責任保險方案”“農業保險全覆蓋產品方案”“農戶平安綜合保險方案”等一系列產品,織就了一張貧困人口應對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全方位、立體化的保障網。全國首創成本損失險獲得2015年全國農業保險創新獎。

抵禦風險 撐起阜平百姓的“保險”晴空

“金融扶貧、保險先行”“保險扶貧、人保先行”,李二國和她的阜平團隊堅守着這樣的服務理念,推行金融扶貧“阜平模式”,推廣保險扶貧產品服務,讓阜平百姓在保險扶貧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李二國的心裏銘刻着這樣一組數據:2013年,全年農險保費收入173.74萬元,全縣承保率僅有15%左右;2018年,全年農險保費收入2285.07萬元,全縣承保率100%;2018年,當年辦理保險24802單,覆蓋13個鄉鎮168個村涉及6.1萬農戶,保費收入8720.04萬元,保險金額755.91億元,全年提供風險賠償3874.67萬元。

阜平縣卞家峪村53歲的楊金成,就是阜平縣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卞家峪村擁有8000多畝棗樹,農戶世代以大棗爲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談到大棗特色保險,楊金成爬滿皺紋的臉上洋溢着喜悅,“一畝棗樹的保費是36元。政府補貼21.6元,村民只需要拿14.4元。我給自己算過一筆賬,通常一斤棗可以賣2-3元,一畝棗樹的產量大約不到500斤,也就是1000多塊錢,一畝14.4元的保費不算貴。”

確實,在靠天喫飯的卞家峪村,最近這七八年,接連遭災,大棗不僅賣不上價,產量也低,有的年份賣棗的收入還抵不上買農藥的錢。李二國帶着團隊挨家挨戶宣傳、介紹,2016年,卞家峪村8000多畝棗樹全部上了保險,這也讓抱着試試看態度上保險的楊金成真切體會到保險的力量。當年中秋剛過,連日的雨水把成熟的紅棗澆得不成樣子,大風把已經打蔫的大棗吹得七零八落。當看着落地腐爛的大棗,想着一年的辛苦,楊金成抹起了眼淚。可就當這時,李二國帶領着團隊又來了,查勘受災現場、安撫農戶,6800多元的理賠款送到了楊金成的手上。在這場雨水災害中,整個卞家峪村共收到了將近83萬元的理賠款,接近保費收入的24倍,讓村民的天空亮了、晴了。

惠農富民 金融扶貧“阜平模式”獲肯定

阜平縣農業保險兜住了農民生產經營的風險底線,也爲金融部門支持農戶貸款降低了金融風險,正推動着全縣富民產業快速發展,農民致富信心顯著增強。

在農業保險全覆蓋提供風險保障、融資持續跟進後,阜平縣富民產業多元化、快速發展。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用不到一年時間,建成標準大棚3300多棟,產值達到1.13億元;全縣大棗發展到25.55萬畝,核桃發展到14.6萬畝,新發展以蘋果、葡萄、櫻桃爲主的綠色高效林果基地2.75萬畝,阜平縣“保險保企業、企業帶農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初步形成。

伴隨着金融保險風險保障、富民產業快速發展,阜平縣貧困農民增收明顯,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0.8萬人減少爲3.5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4.4%下降到18.6%。

更讓李二國欣喜的是,金融扶貧“阜平模式”得到了人保系統、社會大衆的高度關注,正產生着更爲廣泛的效益。

2016年6月,全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河北省阜平扶貧模式作了書面典型交流。

2018年12月,人保財險河北保定阜平支公司“李二國工作室”被中國金融工會命名爲全國金融系統創新工作室。

李二國,就是這樣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她以勇闖新路、紮根基層、爲民服務的精神,榮獲了“中國金融工會全國金融五一巾幗標兵”“河北省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創新獎”等系列榮譽稱號;她用自己柔弱嬌小的身軀,承載着老區黨員的忠誠、責任與擔當,承載着“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偉大使命,爲阜平百姓撐起了一片安心、舒適、幸福的“保險”晴空。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彭麗晗

■供圖/中國人保財險保定市分公司

■編輯/寇拴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