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國際評論,木叔來談談海外疫情不斷擴展會不會讓我國抗擊疫情越來越具有風險?

張文宏醫生說得好:全球抗擊疫情是否成功,不取決於做的最好的國家,而是取決於做的最差的國家。這就是知名的“木桶短板理論”。

張醫生的意思是:

一個國家處理不好,病毒到處擴散,最終全球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的風險就很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病毒傳得多了,得病的多了,抗體產生也就多了,集體免疫或許就來了。

這確實是值得擔心的。

大家聽到集體免疫這個詞,基本還是英國政府幾周前說的他們可能考慮集體免疫的抗擊疫情措施。之後很多人就緊張了。

英國會不會是那個“木桶短板理論”上的做的最差的國家?

目前看還不是。

因爲實際上英國並沒有執行類似的政策,因爲首相約翰遜在電視講話後不久,英國幾十名醫學專家聯名寫信給他,反對在英國實施集體免疫。原因很簡單——集體免疫是有條件的。

那就是在有疫苗的情況下,年輕人抵抗力強,對病毒的侵害能更容易度過,再加上各種疫苗和特效藥,就會逐漸形成一個全社會60%的人產生抗體的階段,對老弱病殘等對疾病敏感人羣,就會起到保護作用。

而現在根本沒有疫苗,一旦年輕人被新冠病毒中招,有可能轉爲重症的。

新冠病毒疫情重症率是20%左右,這已經在其他冠狀病毒疾病中算是很高了。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的所謂集體免疫,等於讓很多無辜生命會暴露在嚴重威脅之下,不僅可能保護不了老弱病殘,年輕人可能也會損失很多。

因此英國政府現在還算是積極抵抗疫情的,並沒有像以前那麼消極。

所以,英國的所謂集體免疫並沒有實行。

但其實在很多西方國家,最後可能會真的達成一個集體免疫的局面。

因爲他們所謂的封鎖政策,都並不嚴格,這也就意味着對病毒的傳播途徑沒有徹底斷絕。

所以病毒應該還會在西方社會悄悄流傳。特別是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

因爲按照科學統計,此類冠狀病毒的傳播鏈條越長,傳播力度就會越差,傳染性也會跟着降低。

因此要是西方不對病毒傳播途徑徹底斷絕,病毒還在各種渠道人傳人,時間長了無症狀感染者自然增多。年輕人可能就成了抵抗力強的抗體攜帶者。經過一個階段,或許集體免疫的局面也就出現了。

在此背景下,一是防止外來入境者,二是增強自身抵抗力,三是寄希望於病毒傳播多了傳染性變弱,更容易醫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