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馬靖紅

臺灣省的一位著名學者李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


聽起來像是一個謎一般的女子,但是聽完以後,你立馬能在腦海裏勾勒出她的身形、氣質還有眼神。那麼,這位如此獨特的胡因夢到底是誰呢?又是怎樣的一生才能造就出這樣的一個人呢?

胡因夢出生於臺灣,父親爲政府工作,家境良好。得益於父母的優良基因,胡因夢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在這樣一個富裕的家庭裏,長得又可愛的胡因夢本應該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但是,原本恩愛的父母情感卻漸漸變淡。母親性格要強,覺得父親沒有出息,常常與之爭吵。父親便漸漸地不回家了。母親因感情傷懷,常常把這些不甘與痛苦加註在年幼的胡因夢身上。

小小年紀的她也因此不喜歡自己的母親,在性格上也漸漸變得“出格”。

或許是爲了從父母那裏獲得多一點的憐愛與疼惜,也或許只是單純爲了發泄自己內心隱祕的怨恨,胡因夢在大學時期突然就跑到美國去了。

長得貌美,氣質優雅,成績也不俗的她離開輔仁大學後,許多同學都曾調侃說“從此輔仁大學沒有春天”。雖然只是一句玩笑,但也從側面看出了當時胡因夢的美麗。

而去了國外的她,不僅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更接觸到了以前接觸不到的習俗和社會氛圍。異國他鄉的風情和本土的文化逐漸在她身上交融,沉澱爲一種不可言說的氣質。

學有所成的她回國後,就憑藉不凡的外表走上了演藝道路。

1974年,她出演了電影《雲深不知處》,飾演了“陳春蘭”這一角色。她溫婉古典的容貌迅速贏得了許多觀衆的青睞。乘着這一股東風,她又參演了許多影視作品。比如電影《秋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和《人在天涯》等。無一例外地,都獲得了許多好評。

與她合作過的演員、導演等,看過她作品的觀衆,大部分都會稱讚一句她的美貌。其實在筆者看來,美的人很多,但是胡因夢不僅美在外表,更美在氣質,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美。叫你透過她的皮囊可以依稀窺見不俗的內在和深邃的靈魂。


就是這樣一個藝壇的新星,一位獨特的美人,在她27歲左右嫁給了大自己差不多一輪多的臺灣學者李敖。

大家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兩個年齡差距如此之大,居然就這樣不顧外界的看法結婚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著名的人物相識不久就結婚了,也有點“閃婚”的感覺。

結婚前的他們認爲,他們可以越過年齡的溝壑相愛,也可以擁有美滿的婚後生活。然而,年齡阻礙不了的這段愛情卻終究敗在了生活的瑣碎和性格的不合。更無奈的是,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不到半年。

天長地久只存在於他們過去的愛情裏,短暫溫存後的抽身離去纔是磨合不了的解脫。


這段始於轟轟烈烈的愛情,最後還是埋葬在婚姻的墳墓裏。外界對此唏噓不已。而對於當事人來講,離別或許纔是最好的結局。

就像俗話說的那樣,愛情最後會變成親情。而這個蛻變的過程,對於這兩人來講無疑是不美好的。快刀斬亂麻或許纔是新的開始。

離婚後的胡因夢,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考量,也有了新的認識。在又從事了幾年演藝事業之後,她離開了這個對她來說,並沒有什麼歸屬感和獲得感的地方。那個時候的她35歲了,她覺得她的生活不能這樣下去,她得乾點她真正想做的事。


老天除了給她脫俗的外貌,還給了她不低的智商,而她也沒有浪費這些聰慧。她在學習中找到了對閱讀和文學的熱愛。她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變成文字,讓更多的人看到,體會到。除此之外,她還積極從事環保工作,爲保護美麗的家園儘自己的一份心。

晚年的她雖然沒有了年輕時的美麗,但是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且堅持做了下去。這樣一個活在自己熱愛生活的人,每天都是開心快樂的,哪怕年紀大了,也是不輸於那些正值壯年的盛放的生命的。

正是這不甘屈服於生活的靈魂造就了這樣一個真真正正的美人。

我的微信公衆號“袁史”,希望您能關注

參考資料:璩詩方:胡因夢母親的天津夢影——徐鳳文

百科詞條“胡因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