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情况下,自引力使星体呈球状,但有一种被称为环形星球的特殊行星,从技术方面来讲,也是存在的。在行星级别那么大质量的水平,足够快到使行星变成圆盘状的旋转速率比克服所有重力所需要的速率大得多从而导致物体自行旋转分离。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技术上来说是有可能的。大多数情况下,自引力使星体呈球状,但有一种被称为环形星球的特殊行星,从技术方面来讲,也是存在的。以下文章节选解释了这一概念。
“按照数学上的叫法,圆环或者环形的星球,技术上来说可能存在,但这需要克服极大的物理学障碍才行。星球因为有自引力向内拉才呈球状。要想防止环形星球中间的洞或者中心毂坍塌,则需要施加一个同等的外在力。离心力(就是你坐在旋转木马上那种几乎要甩飞你的力)能做到,但这意味着星体需要高速旋转。最可能的是,这将导致环形星球上的一天只有几小时。
星球的形状也会对重力产生有趣的影响。离心力会抵消重力让重力变得最小(地球上也一样)。在两极,向内的重力最强。与地球上较小的重力差异不同,环形星球上重力相差会很大:赤道重力比两极强至少两倍。这意味着当一个旅行者从热带旅游回来,他的体重会立马减轻---性价比还挺高。但事情还没结束:还记得高速的自转速率吗?这会带来糟糕的天气。我们说的狂风,温差巨大的分区气候以及小至超强的风暴系统。”
我们的宇宙中,万有引力定律正是这样作用,使得球形成为任何有重力的物体最稳定的形状。
要想找到一颗非球体的星球,你接下来需要至少有两样东西:
一种是能让局部地区重力消失的方法,这样才能让星体形成稳定的其他形状而非球状。
一种是足够强大的力量,它能克服行星级别的引力。这力能抵消让行星成为球形的引力,使行星维持别的形状,而非球状。
第一种方法得仰仗魔法,或者依靠与魔法千差万别的先进技术。若我们曾发现了一颗非球状类星体(按照我们目前对行星的定义,还不能算行星---最起码还存在争议)能因方法1保持它的形状,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外星人、巫师或者上帝存在的有力证据。
方法2提到的力对小物体来说很简单。让普通物体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比同规模下的重力要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手机在你口袋里并没有因自身引力作用坍塌成球状。但一旦达到类星体水平级别的重量,宇宙中便再无一种自然物质能够强大到与重力长期对抗而保持非球状,这就是为何所有行星最终十分接近球状。创造一种材料或生成一种反作用力将再一次极高的要求要么有魔法要么有与魔法等同的技术。
宇宙中存在另一种自然发生的力,的确能够抵消重力从而使星体变成非球状。这种力由旋转物体产生,叫做向心力/离心力。并且几乎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做基于某一角度的旋转运动。向心力/离心力迫使物体呈现圆盘状而非球状,这也就是为什么宇宙中许多比行星更大的物体,比如太阳系和银河系,最终都呈现圆盘状。
然而,你看不到自然发生的力塑造的行星。在行星级别那么大质量的水平,足够快到使行星变成圆盘状的旋转速率比克服所有重力所需要的速率大得多从而导致物体自行旋转分离。但即便裸眼,你能找到明显扁平状的星球,比如下面这个:
事实上,所有的行星都略微扁平,技术上来说是扁平椭圆而非完美球状,但也有例外,如土星。
宇宙中几乎每一个能产生自然力的比小行星大得多的物体其形状都会停留在连续的介于完美球形和完美圆盘状的形状之间(带有一些明显小规模的地面不规则,如珠穆朗玛峰)。
相关知识
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体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为镇星。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来命名的。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quora-涂小图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