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數情況下,自引力使星體呈球狀,但有一種被稱爲環形星球的特殊行星,從技術方面來講,也是存在的。在行星級別那麼大質量的水平,足夠快到使行星變成圓盤狀的旋轉速率比克服所有重力所需要的速率大得多從而導致物體自行旋轉分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技術上來說是有可能的。大多數情況下,自引力使星體呈球狀,但有一種被稱爲環形星球的特殊行星,從技術方面來講,也是存在的。以下文章節選解釋了這一概念。
“按照數學上的叫法,圓環或者環形的星球,技術上來說可能存在,但這需要克服極大的物理學障礙纔行。星球因爲有自引力向內拉才呈球狀。要想防止環形星球中間的洞或者中心轂坍塌,則需要施加一個同等的外在力。離心力(就是你坐在旋轉木馬上那種幾乎要甩飛你的力)能做到,但這意味着星體需要高速旋轉。最可能的是,這將導致環形星球上的一天只有幾小時。
星球的形狀也會對重力產生有趣的影響。離心力會抵消重力讓重力變得最小(地球上也一樣)。在兩極,向內的重力最強。與地球上較小的重力差異不同,環形星球上重力相差會很大:赤道重力比兩極強至少兩倍。這意味着當一個旅行者從熱帶旅遊回來,他的體重會立馬減輕---性價比還挺高。但事情還沒結束:還記得高速的自轉速率嗎?這會帶來糟糕的天氣。我們說的狂風,溫差巨大的分區氣候以及小至超強的風暴系統。”
我們的宇宙中,萬有引力定律正是這樣作用,使得球形成爲任何有重力的物體最穩定的形狀。
要想找到一顆非球體的星球,你接下來需要至少有兩樣東西:
一種是能讓局部地區重力消失的方法,這樣才能讓星體形成穩定的其他形狀而非球狀。
一種是足夠強大的力量,它能克服行星級別的引力。這力能抵消讓行星成爲球形的引力,使行星維持別的形狀,而非球狀。
第一種方法得仰仗魔法,或者依靠與魔法千差萬別的先進技術。若我們曾發現了一顆非球狀類星體(按照我們目前對行星的定義,還不能算行星---最起碼還存在爭議)能因方法1保持它的形狀,那麼我們就找到了外星人、巫師或者上帝存在的有力證據。
方法2提到的力對小物體來說很簡單。讓普通物體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比同規模下的重力要大得多,這就是爲什麼你的手機在你口袋裏並沒有因自身引力作用坍塌成球狀。但一旦達到類星體水平級別的重量,宇宙中便再無一種自然物質能夠強大到與重力長期對抗而保持非球狀,這就是爲何所有行星最終十分接近球狀。創造一種材料或生成一種反作用力將再一次極高的要求要麼有魔法要麼有與魔法等同的技術。
宇宙中存在另一種自然發生的力,的確能夠抵消重力從而使星體變成非球狀。這種力由旋轉物體產生,叫做向心力/離心力。並且幾乎宇宙中所有物體都在做基於某一角度的旋轉運動。向心力/離心力迫使物體呈現圓盤狀而非球狀,這也就是爲什麼宇宙中許多比行星更大的物體,比如太陽系和銀河系,最終都呈現圓盤狀。
然而,你看不到自然發生的力塑造的行星。在行星級別那麼大質量的水平,足夠快到使行星變成圓盤狀的旋轉速率比克服所有重力所需要的速率大得多從而導致物體自行旋轉分離。但即便裸眼,你能找到明顯扁平狀的星球,比如下面這個:
事實上,所有的行星都略微扁平,技術上來說是扁平橢圓而非完美球狀,但也有例外,如土星。
宇宙中幾乎每一個能產生自然力的比小行星大得多的物體其形狀都會停留在連續的介於完美球形和完美圓盤狀的形狀之間(帶有一些明顯小規模的地面不規則,如珠穆朗瑪峯)。
相關知識
土星,爲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同屬氣體巨星。古代中國亦稱之爲鎮星。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來命名的。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quora-塗小圖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