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鑑歷史文化,揭祕背後真相!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歷史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崇禎皇帝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將祖宗基業給守住?答案來了!

1627年,18歲的信王朱由檢成爲了新一代年輕帝王,且立志要實現中興。可是,怎麼都讓人想不到的是,崇禎所接手的居然是一個破爛不堪的爛攤子。在關外,有女真虎視眈眈的盯着,而關內,卻是農民軍起義縱橫各地。真的是內憂外患啊!

看到如此不堪的帝國攤子,崇禎皇帝也是很心急,政策也不穩定,使得大明王朝也走向了亡國的盡頭。1644年4月份,闖王李自成闖入北京城,而崇禎皇帝也自盡於煤山,大明王朝就這樣亡國了!

明朝的亡國,也讓人倍感惋惜,明明是一個可以復興的王朝,可是卻愣是被崇禎給終結了。其實,崇禎上臺的時候,當時的對手也沒有那麼的強大,若是真的好復興帝國,也是可能的,那麼,若是用現代人的角度去看,崇禎應該怎麼做,才能保住祖宗的家業呢?

首先,崇禎要做的事情,就是培養新的魏忠賢,用來幫自己擋槍,並對抗朝內的文官集團。

有人說,崇禎誅殺魏忠賢就是一個錯誤,殺了魏忠賢,其實也就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其實,也不盡然是這樣,魏忠賢這個人吧,擅權自爲,也不利於崇禎樹立威嚴,但是,崇禎也不能徹底的打壓了。

宦官其實就是依靠皇權而生存的,他們某種程度上跟皇帝是在同一戰線的,也是對付文官的一種利刃,文官經常死諫,甚至跟帝王對着幹,有時候還會消極怠工,崇禎皇帝就深受其害。

不過,崇禎皇帝是不能徹底將宦官給一棍子打死的,他完全可以留着魏忠賢,或者利用新的魏忠賢,讓他們跟文官對着幹,這樣就能幫助自己擋槍了,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加對付文官和宦官的籌碼,崇禎在這2者之間,需要找尋到一種平衡,不能過度打壓,同樣也不能過度重用。


其次,就是需要將手伸向東南,通過工商業階層徵稅,將財政問題給解決了。

畢竟,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錢,一切都徒勞,崇禎在位17年的時候,財政這個大問題一直就沒有得到過解決,甚至說緩解都沒有得到,最後還是被錢給整死了。

當年李自成兵臨場下,就說要是提供給他百萬白銀,就撤退到陝西,可是崇禎根本就拿不出錢,難道說當時的明朝真的是窮的叮噹響嗎?其實不然,大明朝有錢,但是錢不在國庫,而是在東南富戶那裏。李自成闖進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從官員的手裏搞到了7000萬。

由此可見,崇禎若要解決財政問題,必須向東南富戶徵稅,而這些富戶的背後其實文官集團,若要徵稅,那麼就必須要宦官來出頭了。


第三點,扶植蒙古對抗後金,還要加強遵化、喜峯關等一帶的防線。

對於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講,最大的一個威脅就是來自東北關外的女真,而明朝軍隊又沒有和其野戰的能力。若是重點扶持一下蒙古林丹汗,支援財力來對抗皇太極,讓他們彼此間相互廝殺,崇禎坐收漁翁之利也不是不可以。


第四點,那就是用人不疑,要組建強大文武班底,各司其職,蕩平女真以及李闖

崇禎想要把祖先的基業守住,就必須要有自己強大的文武班底,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機會成就一番霸業,不然,動盪的朝廷遲早是會走向滅亡的!


綜上所述,崇禎活着的時候手中的牌還是不錯的,只可惜,讓他給打稀爛了,不知道大家對今天的分析,有何見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