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第11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簡稱3D大賽)總決賽在雲南玉溪舉行。渭南師範學院傳媒學院學生作品《雲的往事》榮獲總決賽數字文化設計方向特等獎,獎金20000元;作品《摺紙世界》獲數字文化設計方向二等獎。

本次大賽今年3月28日正式啓動,歷經近9個月。清華大學、中國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全國638所院校、185家企業單位總計52170個團隊報名參賽。大賽初賽選拔9285個團隊參加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賽區的省賽評審,選拔出600個團隊參加在玉溪舉辦的全國總決賽。總決賽由作品介紹、作品展播和現場答辯等環節組成。經過激烈角逐,由62位專家在數字文化設計、數字工業設計和數字科技創新三個方向各評審出特等獎1項,一等獎87項、二等獎218項、三等獎205項。

渭南師範學院自3月份接到大賽通知以來,學院大力宣傳,認真組織,確定指導教師,組成參賽團隊,認真備賽。經過院內評審篩選,最終確定10支團隊參加陝西賽區省賽,動畫專業兩支學生團隊在初賽中脫穎而出參加全國總決賽。一支團隊由李世琦、趙靜雯、郭洋、崔同瑤四位選手組成,指導教師賀宏福,創作的三維動畫作品《雲的往事》,榮獲“數字文化設計”方向唯一一個特等獎,獲獎金20000元;另一支團隊由聶智慧、韓帥飛等五位選手組成,指導教師張小波,創作的三維動畫作品《摺紙世界》,獲數字文化設計方向二等獎。

作品《雲的往事》,用最新的3D數字化技術,突破了關鍵技術應用的瓶頸。最新的3D數字化技術以宏大的場面、超寫實的細節和富有感染力的鏡頭語言,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把動畫數字化創新設計水平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按照評審程序和辦法,決賽答辯階段每個作品的展播和答辯時間不得超過7分鐘,每個參賽作品只能展示片段。《雲的往事》在展播時,引起了賽場的廣泛關注,是現場唯一一部應評委要求全部完整播放的作品,播放時長達12分鐘。在確定特等獎階段,數字文化設計評審委員會再次觀看評審了動畫作品《雲的往事》,作品得到評審組專家、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王英,武漢大學動漫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瑛、中國五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設計專家委員會主任棗林等專家的一致好評。

渭南師範學院動畫專業成立於2007年,是陝西省較早從事動畫教育、創作、研究的院校之一,培養具備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動畫創意能力,能夠掌握數字新技術,同時兼備區域文化產業開發潛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動畫專業開辦以來,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服務地方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重視“雙師型”師資培養。根據動畫、數字媒體專業學科特點和辦學實踐,凝練出“學術工程統一,技術藝術統一”的專業辦學思想,創新技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了“挖掘、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服務地方文化經濟建設”的專業特色。2017年,動畫專業獲批陝西省“一流專業”培育項目。

近年來,學校貫徹習總書記提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動畫專業積極服務地方文化的數字化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目前,動畫專業教學團隊在古建築三維模型創新設計、大型自然場景創建、古樹名木三維模型創新性設計等技術研究和應用方向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動畫專業師生參與了“秦兵馬俑數字化保護”項目,制定的技術路線和實現方案獲得專家好評;師生創作的建築漫遊片《白水倉頡廟漫遊》和數字化展示作品《白水縣倉頡廟虛擬展示系統》被白水縣宣傳部採用;開展的“渭南市靈泉村古建築羣”三維數字化創作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最近還應邀開展“古潼關”三維數字化創作的工作。這些工作,強化了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彰顯了動畫專業在新的三維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和服務地方傳統優秀文化“兩創”方面的能力和優勢。同時,這種服務和創作對專業教學、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優秀校友中湧現出安康高新文創動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珞澄、寶雞炎帝卡通形象首席創作者康雄、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優秀獎獲得者楊同彬等一大批活躍於動漫產業的行業翹楚及對區域文化產業有貢獻的優秀人才。

據悉,全國3D大賽由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中國科協等部門指導,科技部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全國3D技術推廣服務與教育培訓聯盟、中國圖學學會、光華設計發展基金會等單位共同主辦。2008年至今成功舉辦11屆,已成爲全國業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實力最強、影響最廣的大型公益品牌賽事,與“互聯網+創新”行業盛會一起被業界稱爲“創客嘉年華、3D奧林匹克、創新設計奧斯卡”。(曹熙斌 劉永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