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日,亞美尼亞有20萬人集會要求“納一卡州”與亞美尼亞合併,埃裏溫市委書記被解除職務,這是6個月來第四位被解職的黨的高級領導人。這激怒了亞美尼亞人23至24日埃裏溫30萬市民舉行示威遊行,罷工罷課,聲援“納一卡州”就在這一天,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接見了著名的亞美尼亞詩人希裏夫·卡普迪揚和政論家佑利亞·巴拉亞納。

今天小編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歷史,戈爾巴喬夫上臺後第一次大的民族騷亂髮生於1986年末的哈薩克共和國。戈爾巴喬夫解除了哈薩克共和國第一書記庫納耶夫的職務,讓哈薩克的中央委員會選舉楚瓦什人科爾賓來取代他。本來庫納耶夫也不是哈薩克族人,而是俄羅斯族人,但他在哈薩克多年,已建立起較爲雄厚的社會基礎,因此如果再推選庫納耶夫派的人物接替他也許沒有多大問題,但莫斯科卻派了一名外來者來清理這個爛攤子,正如哈薩克的一位官員所說:“科爾賓不是我們的人。哈薩克人對任命科爾賓不滿,要求恢復庫納耶夫的職位。暴亂是從12月17日那天開始的。在哈薩克首府阿拉木圖,成千上萬的哈薩克青年走上街頭,他們抗議強迫庫納耶夫退休。
並用一位他們認爲是“俄羅斯的”族人來取代他,儘管那個人實際是楚瓦什族人。示威人羣朝黨中央總部湧去的時候,警察試圖驅散他們,因而發生了流血衝突。7名警察死亡,數十名警察受傷,至於多少示威者喪生或受傷,則不得而知。在暴亂達到最熾烈的程度時,大街上曾有大約20萬人觀看暴徒們砸搶食品店,掀翻汽車並放火燃燒。警察逮捕了數十名示威者,人羣便湧向警察局,將被捕者放出來。後來,從鄰近地區向阿拉木圖增派了警察政治局委員米哈伊爾·索洛緬採夫和一些克格勃官員也奉命從莫斯科趕來處理問題,這場暴亂才終於平息。哈薩克的暴亂只是第一個危險信號。
一年後,因“納一卡州”的歸屬引發了“納一卡州”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兩個加盟共和國的衝突。蘇聯最南端的外高加索地區,東瀕裏海,西瀕黑海,南與伊朗、土耳其接壤總面積只有18.6萬平方公里,佔全蘇面積的6%。在此巴掌之地,阿塞拜居東,亞美尼亞居西,格魯吉亞居南,成鼎立之勢。納戈爾諾一卡拉巴赫自治州(簡稱“納一卡州”)是20年代作爲阿塞拜疆共和國的組成部分而成立的,從一開始,他們就要求這個州併入亞美尼亞。因爲這個州的多數居民是亞美尼亞人。1987年8月,“納一卡州”的亞美尼亞人給戈爾巴喬夫發去了由7.5萬人簽名的信件,要求將“納一卡州”併入亞美尼亞。
1988年2月,接連不斷的示威和罷工開始了2月20日,“納一卡州”蘇維埃以110名亞美尼亞族代表對30名缺席會議的阿塞拜疆族代表通過了致蘇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最高蘇維埃的呼籲書,申請將“納一卡州”行政區域劃歸爲亞美尼亞共和國。蘇共中央政治局拒絕了這個要求,並派中央書記拉祖莫夫斯基前往阿塞拜疆首府巴庫和納卡州,派中央書記盧基揚諾夫前往亞美尼亞首府埃裏溫。兩位使者都清楚地告訴人們:對行政區域結構做任何改變都將是不可預言的。這激怒了亞美尼亞人23至24日埃裏溫30萬市民舉行示威遊行,罷工罷課,聲援“納一卡州”就在這一天,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接見了著名的亞美尼亞詩人希裏夫·卡普迪揚和政論家佑利亞·巴拉亞納。
他把“納一卡州”事件說成是“對改革背後下刀”,但表示希望“公正的解決衝突”。26日,埃裏溫舉行示威抗議的人羣達到150萬,戈爾巴喬夫發出呼籲,要求讓“理智和情理佔上風”,“表現出公民的成熟性和耐心。當卡普迪揚和巴拉亞納從莫斯科剛一返回,“納一卡州”便停止了一切抗議行動,以便讓莫斯科更好地研究局勢。這是戈爾巴喬夫所請求的。但是,總檢察長關於兩名阿塞拜疆少年被流氓分子殺害的通告,而且暗示說兇手是亞2月27日巴庫廣播電臺廣播了阿寒拜疆共和國美尼亞人。這個通告導致了一場悲劇。2月27日和28日,在離巴庫不遠的蘇姆蓋特市,被廣播消息煽動起來的暴徒襲擊了該市的亞美尼亞居民,毒打強姦並以殘忍的方式殺害他們,燒燬了房屋、住宅和汽車。
遺憾的是,保安力量只是在第2天才千預此事,在此之後才實行緊急狀態。根據官方資料,這次事件導致197人受傷,32人死亡(其中亞美尼亞人26人)。3月,圍繞着“納一卡州”的民族糾紛繼續發展3月9日,蘇共中央舉行會議聽取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黨的第一書記的彙報,政治局委託書記處全面深入地研究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供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討論。亞美尼亞人趁機採取更激烈的行動,以向中央施加壓力:共“納一卡州”委通過決議,要求將該地區重新劃歸亞美尼亞,要求政治局糾正這一“歷史錯誤”。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連續發生示威、抗議活動,聲援“納一卡州”並要求把“納一卡州”的問題提交海牙國際法院審理。
在莫斯科的亞美尼亞人同時也舉行了集會。3月2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一項決定,不允許向國家政治機關施加壓力並責成兩個共和國採取一切措施加強法制,對肇事者要嚴加追查責任。但膿包未除,是縫合不上傷口的。5月份,共和國又爆發遊行大戰:埃裏溫12日5萬人上街遊行,18日巴庫則是10萬人,19日埃裏溫又增加到20萬,輪番對莫斯科進行“轟炸”。面對這一局勢,央決定派政治局委員到兩共和國去調停,利加喬夫去了巴庫,雅科夫列夫去了埃裏溫。21日,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黨的第一書記同時被解職,接着“納一卡州”委第一書記和蘇姆蓋特市委第一書記也被開除出黨。6月,圍繞“納一卡州”的衝突再次爆發。
13日,埃裏溫50萬人舉行示威和罷工;15日,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會議作出決定,歡迎“納一卡州”加入本共和國;17日,阿塞拜疆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反對把“納一卡州”劃歸亞美尼亞;21日,“納一卡州”蘇維埃通過決議,要求脫離阿塞拜疆。7月,作亂的主要是亞美尼亞人。埃裏溫的示威者佔領了機場,中斷了航空運輸。12日,“納一卡州”蘇維埃舉行會議,過了一項退出阿塞拜疆的決議,宣佈自己是亞美尼亞的一個自治州,改名爲“美尼亞阿薩克自治州”。13日,阿塞拜疆最高蘇維埃否決了“納一卡州”自行作出的決定,並撤銷了作爲行政實體的“納一卡州”。
14日,亞美尼亞有20萬人集會要求“納一卡州”與亞美尼亞合併,埃裏溫市委書記被解除職務,這是6個月來第四位被解職的黨的高級領導人。1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納卡州”仍屬阿塞拜疆。這一決定顯然是正確的,如果允許改變邊界,立即就會產生“多米諾效應”。但次日,埃裏溫就有50萬人集會抗議蘇聯最高當局的決定。1988年11月,巴庫和埃裏溫又連續幾天發生了兩個民族的衝突,死28人,傷126人,10萬難民逃離了兩個共和國。11月2日這一天阿塞拜疆的巴庫有50萬人舉行示威遊行。示威者洗劫了政府大廈和火車站,3名士兵被打死,10多人受傷。蘇聯政府不得不派出軍隊控制了巴庫和埃裏溫。經過與兩個共和國艱難的談判,最後蘇聯政府決定賦“納一卡州以特殊地位:區域歸屬不變行政事務由中央直接掌管。1989年1月12日蘇聯政府正式作出決定,納一卡州”由中央政府直接領導。
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轉發並且評論哦!感謝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