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城市化率还不高的时候,很多乡镇并不像现在城市里的市场、任何时候想买什么东西都能买得到,而是只有逢场天才很热闹,才有人去售卖物品、去赶集,平常不逢场的时候,街道上基本都冷冷清清的。

现在西部一些相对比较偏远的乡镇,这种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逢场的情形依然还局部存在,渝帆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一些乡镇都有看到过。

这是今天渝帆在重庆市潼南区别口镇拍到的一组照片,别口位于潼南以东、涪江河潼南段的最下游,东与合川区太和镇相连,南与铜梁区的维新高楼镇相邻,离潼南、合川、铜梁都相对较远,所以算是潼南比较偏远的镇乡之一,这里至今仍保持着2、5、8逢场的习俗。

这里不通高速,只有一条会车都不太容易的乡道与外界丰连,虽然开通了与潼南城区的班车,但是一天只有极少的班次,还要绕道龙项、田家才能到城里,而且售票员收钱却不给票、甚至连三岁小孩都收全票(12月2日亲身经历),所以也算是一个与外界相对比较联系较少的地方,这里市场上售卖的基本都是当地老百姓的土特产,比如像上面的豆食、土腐乳、咸菜等都是当地村民自己做的。

这里的商品都是与老百家日常生活习习相关的,比如锅碗瓢盆、坛子、木桶、刀具等。

别口濒临涪江,江水流过这里的时候形成了一片开阔的平坝,所以人们常称其为别口坝或别口沱,这里是潼南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逢场天有很多本地产的蔬菜售卖。

此外,这里也有一些并没有证件的中草药售卖,说是什么祖传秘方,号称能强身健体,能治什么病,但却并没有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售后保障,不过在当地却有着自己的市场,总会有人不断的去尝试,希望可以通过较少的钱,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市场上有不少卖水果的,品种并不像城里超市那么多,基本都是当地人家自己种植的,外观也不太好看,但绝对新鲜,大多都是前一天或早上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价格也非常便宜,像这样的橙子1.5元一斤,要是买得多,甚至只需要1元钱一斤。

渝帆注意到,前来赶集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这与当地人群结构有关(年轻人大多都已经外出工作),随着这一批老年人慢慢的老去,当地的经济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市场或许也会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当你看到这样的组图,是否会勾起你一些藏在心里的记忆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