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忠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程永强 摄

■大力推进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建设。图为东城周屋社区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广东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张永忠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农业局(市委农办)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使命担当和努力的方向,就是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东莞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

已经竣工22个项目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过项目化、具体化的形式分年度确定和推进。乡村振兴要看得见、摸得着,项目建设必须快推进、见实效。那么,市农业局(市委农办)目前的工作进展如何呢?

全市共梳理确定了近期完成、在建或启动的63个总投资325亿元的项目,集中反映我市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的亮点项目。其中产业兴旺方面15个、生态宜居方面33个、乡风文明4个、治理有效方面5个、生活富裕方面6个。目前已竣工22个,乡村振兴工作正在一件一件地得到落实。

我市设定了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的标准,提出“到2025年全市全部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的目标。接下来,重点是要结合美丽东莞建设、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全域提升美丽乡村风貌。力争到2019年底80%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020年全部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积极打造13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组织13个试点村(社区)所在的镇和对口的责任部门,加快制定本辖区的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项目、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完成时间等。

大力推进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建设。将以镇街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滚动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力争到2025年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对东莞来说,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东莞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力量,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阵地。这是由东莞集体经济的规模体量和地位作用所决定的。

前三季度,全市村组两级实现经营纯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14.9%;总资产达1674.9亿元,同比增长7.3%;资产负债率14.7%,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村组减少14个,收不抵支村和高负债村组数量连续多年大幅压减。

张永忠谈了下阶段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计划。经营好村组集体货币资产,加快集体物业升级改造,推动发展方式多元化。

他表示,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更加有效。加强集体资产交易监管,积极应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恶意哄抬厂房物业价格的情况,要提高镇属和村组集体厂房物业准入门槛,除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运营商、专业园区开发商等单位外,其他原则上不得在承租后转租分租。要提高违约成本,对违约转租分租的,采取停止执行合同、没收合同保证金等措施予以追责。深入开展农村审计监督,指导镇街在统筹政府自有审计力量的基础上,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会中介审计机构补充审计力量不足,实现村组负责人任期审计全覆盖。

关键词:次发达镇

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6%

在市镇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动下,次发达镇实现了加快发展良好态势,今年三季度,次发达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6%,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GDP增速前10的镇街(园区)中有6个次发达镇;预计至年底顺利实现50%以上次发达镇GDP“破百亿元”的目标。

下阶段,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将对2019年度10亿元资金实施竞争性分配。协调商务、经信等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招引重大项目统筹流转政策,探索统筹土地和厂房重新开发包装,优化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导入更高质量和效率的项目。优先引荐优质项目到次发达镇洽谈选址,把好新引进项目的产出税收贡献关。落实好“多规融合”、用地倾斜、交通路网优化、债务化解等支持政策,鼓励支持次发达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资本、资源力量参与。

在这一轮(2016年-2018年)市内帮扶中,共计落实了6.12亿元财政资金,帮扶次发达村发展26个创收项目,推动相关村年均增收约4300万元。落实了市财政资金2800万元,扶持12个次发达村36个基础设施项目。

下阶段,市农业局(市委农办)计划实施次发达村(社区)创收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继续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安排70个帮扶单位每年3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用于帮扶对口次发达村,两年共4200万元。加强定点帮扶资金监管,出台完善各种帮扶资金严监管的措施,重点对3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已下拨的创收(优质)项目资金至少严格监管10年,打击各种违法违纪使用资金的现象。

关键词:高端精品都市型农业

年接待游客520多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依托农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精品都市型农业,通过创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推介休闲采摘线路等,有效推动农业由立足农村、服务农村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延伸,从服务农民向服务全体市民延伸。全市农业休闲场所达120多个,年接待游客520多万人次。启动了16个计划投资超18亿元的农业实事项目建设,项目化打造都市农业发展平台。

张永忠介绍说,下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升级变化的消费需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大力发展高端精品都市型农业,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品农业项目。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将持续深入开展屠宰整治,从严从重开展执法查处。持续开展农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牛羊、注水、销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引导鼓励市定点屠宰厂(场)与规模养殖场实行厂(场)挂钩,严格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场整合,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减少至17家。(记者 叶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