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初西北戰場形勢急劇變化,影響到了中原地區國民黨防禦體系的穩定。蔣介石爲鞏固西北,不得不將整編65師及開封地區的整編38師空運西安,加強關中軍力部署。然而洛陽卻成爲一個孤城。陳賡分析洛陽西無援兵,東怕生非,南距較遠,是我軍進攻洛陽的好機會(陳賡,原名陳庶康,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部署9日24時前華野第三縱隊完成對洛陽車站、北關、東關之敵包圍,力求首先解決洛陽北站和東關之敵後,以便主力攻城。第八縱隊除以一部奪取並控制黑石關至偃師之間兩側陣地外,主力於8日黃昏前進至回郭鎮、堤東、府店鎮、維氏鎮之間地區作預備隊,負責阻擊可能由鄭州西接洛陽之敵。

洛陽是中原戰略要點,它位於黃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地扼秦、晉、豫三省要衝,是鄭州與西安之間的聯絡中心,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曾經把這裏定爲“陪都”,在政治、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解放戰爭開始後,蔣介石更是把洛陽作爲扼守中原的重鎮,認爲只要在豫西守住洛陽,就可使隴海路暢通,就有了立足之地。爲此,在美國軍事顧問團的指導下,洛陽的防禦工事已經建成了半永久性的堅固城防,被蔣介石稱爲金城湯池。

其防禦體系的特點是:在城牆外圍的突出部設有主陣地,與堅固房屋或山包、土丘、溝壑相連,形成堡壘工事。在城內的洛陽中學構築了核心陣地。該陣地的每個堡壘工事均以母堡爲核心,伸出多個子堡,以地堡和明暗堡相交叉,以交通壕或地下通道相連接,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並在地下隱蔽處設立了密集的火力點,互爲犄角。互相照應,既可交叉射擊,也可獨立環顧左右。在每個堡壘工事和主要的子堡中,配有火炮、重機槍等重裝備,分段分區監視封鎖通道。在覈心陣地外圍築有外層陣地,修築了外壕、鐵絲網、鹿砦、地雷區等多層障礙。

國民黨軍洛陽城防不可謂不堅,但隨着洛陽外圍地區敵軍機動兵團調走,洛陽守敵陷入了孤守的境地,所以當陳謝、陳唐大軍突然向北移動,集結於襄城、禹縣一帶時,引起國民黨軍的極度恐慌,幾日內,蔣介石接連收到兩份急電。一份是國民黨陸軍鄭州指揮部孫震拍發的,言稱:近察明,共軍陳謝、陳唐兩路大軍,已向北進發,有切斷平漢、隴海路的交點鄭州之圖謀,我斷共軍可能會犯鄭州。如是,可在三五日內抵鄭附近。

另一份是駐守洛陽的青年軍 206師師長邱行湘拍發的,電文是:共軍陳謝、陳唐兩路大軍,正急速北進,已在襄城、禹縣一帶集結,可能有犯洛陽之意。我監共軍之情,將隨時稟報。同時收到兩份互相矛盾的電報,蔣介石陷入沉思,他認爲解放軍北進確鑿無疑,但對解放軍是攻鄭州,還是攻洛陽一時拿不定主意。他站在地圖前沉思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把寶壓在了洛陽。雖然他一向認爲洛陽城堅,但面對解放軍4個縱隊的攻擊,蔣介石也覺把握不大,於是他下令邱行湘到南京議事。邱行湘是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的,曾擔任過陳誠的隨從副官,在東北戰場頗有作爲,深受蔣介石寵信。

1947年11月底,當時陳唐率部一路破敵,曾逼近洛陽,蔣介石對連喫敗仗的原206師師長肖勁大爲不滿,立即將其革職,並委重任於邱行湘。蔣介石一見邱行湘的面,就關切地問:洛陽是中原與西北聯繫的要點,一定要作長期固守的打算。你對堅守洛陽有幾分把握?邱行湘誇口說:委座放心。除非天塌地陷,洛陽萬無一失。蔣介石很欣賞這位昔日高徒的勇氣,鼓勵說:洛陽的地形很好,易守難攻洛陽的邙山、龍門、西工都非常重要,必須加強工事,研究防守。最後,蔣介石不無淒涼地說:軍事的成敗,關係到黨國的安危。如果不打敗共產黨,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你是經國一手提拔起來的,應在困難時共赴國難,望你不負所望。爲了便於你統一指揮洛陽守軍,我現任命你爲‘洛陽警備司令’。

邱行湘感激地接受了主子的封官,並堅決地回答說:委座的訓示,學生刻骨銘心,我邱行湘不成功便成仁,絕不辜負委座的栽培!隨即,他便帶着主子的訓示急衝衝地趕回洛陽鎮守。邱行湘一聽說人民解放軍已逼近洛陽,就加緊了對洛陽及周圍地區的防禦。他吸取了國民黨軍在東北四平及山西運城作戰失利的教訓,利用洛陽城周圍羣山丘陵懷抱,城高壕深,土質堅硬、易守難攻的地形特點,以永久性的低平隱蔽工事爲主,並配以多重交叉火力和倒打火力,構成嚴密的環形防禦體系。坐等陳賡來攻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