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城管事项入格“智网工程”成功对接第一宗案件,至今已接收54件有效案件。

  10月31日上午11点49分,智网网格员刘志锋在松山湖园区工业路8号进行巡查时发现,一台灯柱旁落叶堆积严重,影响市容,他立即使用智网APP上报案件。市数字平台于12时41分接收案件立案并立即分派至二级平台,当天17点28分,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前后一共耗时不到5小时。

  近日,城管事项入格“智网工程”试点工作上线运行。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只要发现暴露垃圾、井盖缺损、路灯损坏等14个城管事项,都将上传市智网工程平台,再对接传送至“数字城管系统”,并得以快速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至今共接收54件有效案件,已全部立案处置,其中已结案14件。

  14个城管事项“入格”

  2016年4月25日,东莞数字城管系统在四个城区和松山湖开始试运行;2017年8月1日,数字城管系统在全市实现全覆盖。

  据统计,2018年1至10月,数字城管系统共有效受理案件18万件,对比2017年同期案件总数增加了108%,完成处置170392件,处置率为94.45%,达到先进城市水平处置率90%以上。在这18万件案件中,有17万件是采集员发现并上报的,另有1万件由普通市民发现、报送。

  “总体来说,采集员人力还是不足。”东莞数字城管系统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采集员人力缺乏,难免还有很多城市管理相关的“黑点”未被发现。而另一方面,东莞“智网工程”拥有数量庞大、覆盖率高的网格员。这些网格员每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很多城市管理相关的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节省人力物力,为市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数字城管系统与“智网工程”进行了对接,并将暴露垃圾、非法小广告、井盖缺损、垃圾箱缺损、广告牌破损、路灯损坏等14个城管事项进行“入格”。

  第一宗案件耗时不到5小时

  今年10月中旬,东莞完成数字城管入格“智网工程”系统测试工作,并选取了莞城、松山湖作为试点上线运行。也就是说,莞城、松山湖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只要发现上述14个城管事项,都将上传到市智网工程,市智网工程将自动对接传送到市数字城管系统。其后,数字城管系统自动分派案件到案件责任所属的二级平台,二级平台派遣员将案件落实到处置责任部门;处置部门完成处置并上传图片到二级平台系统。最后,经二级平台及市级平台值班长督查及核查后,确认案件已处置完毕方可结案。

  城管事项入格“智网工程”试点工作上线运行后,2018年10月31日,成功对接处理第一宗案件。当天11时49分,智网网格员刘志锋在松山湖园区工业北路8号往香市路方向进行巡查时发现,位于编码为A03068的灯柱旁落叶堆积严重。其后,他立即使用智网APP上报案件,市智网系统于12时41分将案件对接传送到数字城管系统,市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即时自动分派案件到属地松山湖分局。14时12分,松山湖分局派遣员李晓慧派发给处置部门,处置部门于15时55分完成处置并上传图片到系统当中,经松山湖分局及市级平台值班长彭立棋督查及核查后,于当天17时28分认可结案。数管系统从立案到办结,前后一共仅耗时不到5小时。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城管系统共接收有效案件54件,已全部立案处置,其中已结案14件。

  市城管局表示,城管事项入格“智网工程”,能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优势,提升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构建起“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城管局将根据测试运行情况完善系统,在试点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