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是文钊 

10分钟的原视频已经没了。综合视频内容和其后媒体的报道,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开了一家裁缝店,为了招揽生意在橱窗里面挂了一张纸——上面是服务项目,具体来说就是比如扦裤边,换拉链、做衣服修改衣服,等等。不过城管进来说不让弄。小伙子生气,质问“哪个牲口又检查了”。

视频里面说的清楚。裁缝店开了大概半个月,头三天没一个人来。小裁缝自己在门上贴了个招牌,估计也是写着扦裤边,换拉链、修改衣服等服务项目。还真有点儿效果——每天能赚个二三十块钱,结果城管就说不能弄——依据地方某项法规,外面不能弄“有广告性质”的东西,生给撤了。小伙子也配合,没说啥,这下又没生意了,连续十天没进来一个人。实在没辙——不是不让在外面弄么,他就挂在橱窗里面了,大概为了“合规”,不是贴在玻璃上,挂的时候特意弄得离玻璃还有几十公分。结果头天挂上去,第二天(视频拍摄的这一天),城管进来,照样说不行。

双方来来往往很多回合。小伙子犟劲上来了。“说实话我就是想把这个事搞大”,“没事我就不整我就这么犟了,这次你就把这个门封了我也不整”,“你们怎么管理,我不管,该警告警告,该封门封门该处理处理,我就把那个牲口给揪出来。”

城管也是先后进出几拨人,按有些朋友的说法,这态度就算不错了。当然看对话视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仔细听来恐怕也是软硬兼施。最后就说,这条街是严管街,依据某法规条例,你就配合一下工作,都是打工的,老板你也不容易。大过节的谁也别为难谁(有报道说视频是1月1日拍的)。说来说去城管的要求是——你就再让一让,意思就是距离玻璃再远一些,他们也好交代,小伙子说,我闪个一米两米路人谁能看见,谁知道它这里干啥的?

你来我往间,有一个城管说:“那你别在邢台呆啊那你走呗”。小裁缝回说,我立马想走,来我给你露个脸,撵商家是吧?另一个城管则劝自己的伙计你就别说了。

小裁缝姓韩。他在接受《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自己骂人确实不对,他是希望相关部门能重新审视“禁止在店内悬挂广告”这一规定。小伙子表示,事后,城管人员知道自己是残疾人,相关领导表示可以给予特殊照顾,并且考虑这是新开的店铺,就允许先挂一段时间的广告,“等时间长了,就不让挂了。”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小裁缝是一个靠自己的手艺吃饭的年轻人。从媒体采访看,他身有残疾,没躺平估计也没法躺平。他也没有把自己搞成等待救助的人。不知道小裁缝是否成家,家有几人,看得出他也是一家的依靠。他自己开店靠手艺赚钱养家——事实上,这么多年我认识好几个做裁缝的残疾小伙儿,他们踏踏实实做生意,口碑也很好。

小裁缝是个勤快的小伙子,这从他新年当天还开着店招徕生意,也能看得出来。此外他也是个肯动脑筋很主动的手艺人。他知道新开的店要争取主顾,需要让周边的人了解这个店是干啥的,所以在门口弄个招贴——他对自己的手艺是自信的。事实证明,这一招不见得有多灵,可是管点用。虽然生意未见的有多好,但总算是开张了,每天好歹有点儿进项。

他第二次在屋内挂出一张纸也是有效果的。视频显示,城管进来的时候正好有个客人等着拿做好的活儿,小裁缝一边忙活一边跟城管讲理,说“人家等着呢”。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手艺也需要吆喝两声。像这种修衣服换拉链的生意,主要靠口碑,从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意做起。眼见生意有起色,城管来了就说不行。事实是第一次小伙子没说啥,可一配合就没人上门了,生意重新归零。打起精神再努力一把,城管来了还说不行。每天赚二三十块钱,即使在小城市恐怕也解决不了日常花销,就这你还说不行。小伙子能不生气么?

所以小裁缝说:“我不整个这个谁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是吧,彻底没有买卖了你们干啥?”

小裁缝说:“这一溜儿门市是干啥——咱说这一溜儿门市是干啥的,是为了让他做买卖的,他做买卖是为啥他为了能引来客人他为了能留住人,他连自己的广告都没有他引个屁人呢?”

小裁缝不卑不亢,讲的都是大实话。这些话有些人听不到,有些人假装听不到。有些人听到了却没当回事,把它们当成了耳旁风。

但是这话分量很重,几乎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虽然小伙子开的是个小门脸儿,是一个小城市里不起眼的小裁缝店,可这样的店铺不正是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吗?全国算起来何止千千万万——截止到去年底,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就有1.25亿户,占市场主体的68.1%。从去年到今年,各地政府攒足了劲儿拼经济,拼经济拼什么?不就是拼小裁缝的心劲儿吗?拼他和像他一样的人还愿意为了美好生活豁出去奋斗。不管是小裁缝还是大企业,没这种心劲儿了,拿什么拼经济?政府部门要做的,不就是想尽办法保住这些市场主体,保住他们的买卖吗?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的心劲儿,这就叫稳预期。

小裁缝是个讲理的人。他讲的道理很朴素,开店就是要做买卖的,老百姓没有买卖了街面上弄得再齐整也没用。这个道理说到底就是,老百姓要吃饭穿衣过日子,要过好日子。他愿意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赢得有尊严的生活。但凡理解这一点,不说要怎么支持了,至少也该多一些体谅、体恤。

这是个硬道理。其他大道理都应该服从于这个硬道理。如果说,有什么地方的现行法规不利于保住这些踏踏实实的市场主体,不利于甚至有碍于保住他们的买卖,这样的法规不是应该修订或者废止吗?

更值得珍视的是,小裁缝愿意把法律作为最高的标准,认为法律可以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在重新挂起他那张纸之前,他说他问过律师了——“我查了我问律师了,我问律师了,在屋里的不归你们管。”当城管拿出地方法规说事,说他“违章了”的时候,他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它不违法,你再大的章程在法律底下百搭”“不违法,法律最大。”。对于这样有法律信仰的普通人,这个社会更应该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儿。不为别的,哪怕只是让他们确定,这样的信仰值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