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產業鏈協同謀求最優解 滬市公司書寫“蘇”式復工答卷 

戰“疫”有方,復“蘇”有道。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一場大考,給國民經濟各領域帶來種種考驗和挑戰。而江蘇上市公司鎮定自若、迎難而上,想方設法解決復工復產難題、優先保障重大工程項目運行、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存共生,齊心協力書寫出一張獨具特色的“蘇”式復工復產答卷。

“除少數滯留湖北的員工外,公司其他人員已全部復工,到崗率約96%。旗下公司在所在地均被列爲第一批覆工復產單位。”蘇美達相關負責人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同樣,恆瑞醫藥復工復產率達到96%以上,只有極少數湖北地區員工未正常返崗。目前,江蘇滬市上市公司員工復工復產率普遍達到九成以上,但市場仍然期待一張滿分的復工復產“答卷”早日出爐。

巧解復工復產難題

“只有後方拿得穩,前線才能拿得下。”這是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之時,蘇美達人共同的信念。“趕在各地正式啓動復工前,我們內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復工防控機制,並迅速投入實戰。”蘇美達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永清說。

今年2月初,蘇美達精心設計了“123”對策高效解決復工復產難題。“123”對策主要包括:“建立一種能力”即建立面對不確定性的應對能力;“兩手抓”即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業務經營;“三步走”即從線上到“線上+線下”再到線下辦公。在“123”的統領下,公司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效率立竿見影。

以蘇美達旗下新大洋造船爲例,該廠疫情防控期間面臨到崗人員不足、工種配比不合理等難題,公司主動思考、積極作爲,迅速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全面發力趕工期、保節點。一方面,運用定點包車等有力措施幫助工人返崗,目前復工率已達到98%;另一方面,採取優先碼頭、確保船塢、跟進總組的策略,分級推進、明確重點,同時跨供應商調配人手,集中有限力量拼搶時間,全面保障生產的需要。

3月20日,新大洋三船齊發:一艘皇冠82000散貨船開啓試航,兩艘皇冠系列船下水出塢,以實際行動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爲新大洋造船完成2020年的生產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蘇銀行則全方位守住金融一線的復工防線。公司強化營業網點、辦公場所衛生防疫管理,網點工作人員佩戴口罩、手套,幫助客戶測量體溫,按規定落實應急服務措施。截至3月26日,江蘇銀行復工率已超過99%。

網絡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已爲多家上市公司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編織了一道無形的守護網。

記者從恆瑞醫藥獲悉,公司加強員工管理,制定和落實復工復產計劃,通過網絡系統等做好全員管理,及時掌握員工健康情況等相關信息,做好風險防控。國睿科技開發了員工健康情況數據採集系統,要求員工每日填報自身行蹤和健康數據,通過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全體員工活動軌跡和健康情況。

國電南瑞則充分發揮自身科研開發優勢,快速搭建“通道加密、多重認證、特定訪問”的臨時雲研發平臺,構建雲研發環境,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支撐研發團隊異地分散式開發,滿足員工居家和分散研發的共享和協作需求,支撐新一代調度系統、物聯網管理平臺、電網資源業務中臺等核心系統研發。

智慧戰“疫”也在特殊時期促進了蘇美達業務轉型。據悉,蘇美達下屬技術公司針對客戶需求,在多個業務領域積極實施數字化轉型,推動線下業務轉向線上,更好地提供服務。蘇美達“達天下”在線貿易服務平臺已實現機電進口業務在線簽約1.84億美元。

搶答年度經營重點題

保生產,創效益,重大項目不能拖。在全面保障防疫安全,合理安排物資供應和生產任務後,國睿科技緊鑼密鼓投身重大關鍵項目,確保年度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

南昌地鐵3號線PPP項目是公司今年軌道交通板塊的重點工程,事關公司自主化信號系統的落地應用,對公司軌交業務發展意義重大。項目組人員復工返回南昌後,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保證安全的同時,積極與項目各協作單位通力合作,竭盡全力推動項目正常運行,力爭保障項目在2020年底按原計劃開通運營。

面對微波器件業務因產線工人緊缺,影響多個急需產品的生產交付進度困局,國睿科技動員一線員工克服種種困難,安排人員採用加班及倒班的方式,部分崗位24小時不停工,保障多個項目按節點順利交付。

“目前公司所有員工上下一心,共克時艱,高效搶抓科研生產,全力與時間賽跑,爲年度目標任務的完成努力奮鬥。”國睿科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精準策劃,有序推進,是國電南瑞應對重大項目的策略。據瞭解,國電南瑞梳理重點項目清單,逐項確認復工時間,做好復工資格檢查,加強計劃調度,精準編制生產計劃,開闢緊急物資採購綠色通道,動態調整人員、設備、物料等資源配置,確保公司產品生產組織工作有序進行。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雅中-南昌及陝北-武漢特高壓部分批次、揚州協控、江蘇主設備監視等重大項目按期按需交貨;贛州地調、鷹潭地區智能調度系統、寧夏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技術改造、阿里聯網、烏東德水電站等重點項目有序實施;巴基斯坦默蒂亞里—拉合爾±660kV直流工程的安穩控制系統第一批次5個廠站穩控裝置完成廠內生產和測試並如期出廠,企業各大項目高質量履約。

恆立液壓日前也傳來好消息,隨着公司全線、全員復工,目前公司的挖機油缸產品日產量爲1600只至1800只,非標油缸產品日產量爲400只至500只,已達停產前水平;泵閥、鑄件等其他主要產品線的產能、產量也均與之前基本持平,且呈逐步上升的趨勢。

產業鏈合力謀求最優解

復工復產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環節卡殼,整個鏈條可能運轉不暢。只有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守望相助、互聯互通,才能下好“全局一盤棋”,求得復工復產最優解。

作爲電工電氣龍頭企業,國電南瑞充當“領頭雁”,在協同上下游企業復產中掀起了雁陣效應。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採購原材料、零部件等所需物資,帶動上游原材料供應商1800餘家復工復產。加快組織生產供應保障,協調多家物流供應商開展物資運輸業務,全力保障電網和政府重點工程現場物資供應,有力支撐下游企業復工復產。

國電南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公司將全力以赴抓生產經營,發揮龍頭技術企業優勢,全面提升電網安全、特高壓直流、電網調控、電力市場、新能源消納等系統及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可利用率,加快IGBT等核心零部件及“瑞盾”等基礎軟件的研發,推動電網核心裝備國產化替代。

國睿科技也在積極探索產業鏈共贏的復工法則。自公司復工復產以來,各部門、各項目組持續與上下游客戶對接,及時掌握供應商和客戶復工復產情況,溝通協調項目推進節點計劃。在復工初期,公司克服部分供應商未復工無法供貨、物流渠道不暢通等困難,合理安排物資,優先保證重大關鍵項目的科研生產。目前,公司上下游企業已逐步全面復工復產,保障了公司生產經營的有序開展。

此外,得益於當地政府部門的協調幫助,恆立液壓上游配套企業也在有序復工,復工率逐步提升。據恆立液壓透露,公司主材供應商50餘家,輔材供應商超1000家,目前98%的核心供應商都已復工,且產能已恢復至90%以上。

江蘇上市公司正在用責任擔當奮筆疾書一份復工復產的“高分”答卷。記者從江蘇證監局瞭解到,截至3月20日,轄區434家上市公司中除2家公司未復工外,其他公司已全部或部分復工,復工家數佔比99.5%,其中全面復工及復工率在80%以上的公司佔比95.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