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竟然能夠貫穿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易經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列五經之首,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易經》成書於三千多年前的殷周之際,是古人創造的符號體系和占卜之辭的彙編,包括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分上下兩篇,又稱爲“上下經”(上經是指前面的三十卦,下經是指後面的三十四卦)。

《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竟然能夠貫穿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孔子

據記載,孔子晚年特別喜歡讀《易經》,經常是“居則在席,行則在囊”,也就是說,他時時把《易經》帶在身邊,有空就學習。這樣天天讀、夜夜讀,居然把穿書簡的牛皮繩都磨斷了好多根。如此看來,這本孔子確實是讀了很多遍。

看到孔子如此喜歡這本書,弟子子貢非常不理解,就問老師:“您平時教導我們,德行高的人不用去問神,有智慧的人不用去占卜,可是,您怎麼到了這把年紀卻喜歡上占卜書了呢?”

孔子說:“你搞錯了,我讀《易經》不是爲了占卜,而是發現這本占卜書裏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性格剛強的人讀它,可以知道如何提防危險;性格柔弱的人讀它,可以讓自己變得堅強起來;性格狡詐的人讀它,可以去除狡詐之心;有勇無謀的人讀它,可以小心謹慎,不至於膽大妄爲。總之,這是一部讓人理性生活的書。”

《易傳》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之際,是現存最早的一部解讀《易經》的著作。在《易傳》出現之前,《周易》只有《易經》一個部分,那時的《周易》相當於先秦文化史著名研究學者高亨先生(1900-1986)所說的《周易古經》,在有了《易傳》之後,經傳開始“合一”,統一編在了一起。

《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人們也稱之爲《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易經》是一部了不起的哲學書,它把《易經》所蘊含的哲學意義完全發掘出來了。在《易經》的時代,人們面對符號與卦辭世界,心中充滿了神祕與恐懼。在《易傳》出現之後,世界好像突然有了光亮,一片陰暗神祕的世界突然被照亮。《易傳》不是簡單地談生活法則,而是談生命法則。《易傳》對君子提出了許多要求,希望人人做君子,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有智慧的人。

《易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竟然能夠貫穿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周易

經傳合一的《周易》

(一)《周易》是一部君子德行修養書

《周易》講君子的德行,最集中地表現爲“九德”。那麼,有哪九種德行呢?《易傳》通過九個卦來說明。在《易傳 繫辭上》中說:“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至也。”在這裏《易經》舉了履卦、謙卦、復卦、恆卦、損卦、益卦、困卦、井卦、巽卦九個卦來說明君子應該如何進行德行修養,只有把這九個卦的意思全面地理解了,君子才具備充實而高尚的德行,纔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二)《周易》是一部講解陰陽變化的書

《周易》中有一句話,“易以道陰陽”一語中的。事實上,《周易》這部書把宇宙、天地、人生的無限神奇的變化,都安置在陰陽兩種力量中,表現爲“陰與陽”。陰陽構成了世界,囊括了宇宙萬物人生百態。所以,君子只要簡單地把握了“陰陽變化”之理,就可以駕馭宇宙人生的精微神妙。

(三)《周易》是一部探究吉凶禍福的智慧書

在《周易》中,涉及每一卦象時,卦爻辭中經常會出現“吉”、“兇”、“咎”“吝”等字眼。在卦辭中,“吉”表示“喜慶”與“鼓勵”,佔得吉辭,君子自然興奮喜悅,快樂莫名,這等於通過神聖的詢問,得到了無限的力量,精神上獲得了巨大的支持;兇,則對君子來說,表示“警戒”和“危險”,這是強有力的提示,讓我們認識到事物的困難。吉凶判斷對君子來說,就是生活信心與力量的源泉。

(四)《周易》是一部解釋事物變化根源的書

一切事物變化的根源,就是“生生”。生命就是“使之生”,而不是“使之死”,只有“使之生”才符合《周易》精神。自然有生死,這是規律。按照自然規律,死也是生,因爲這是生的新形式。但是,我們主要講“生”,而不必講“死”,因爲死的事,不是我們可以說的,君子首要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生,“使之生”。首先要讓自己活得好好的,活得有意義;其次,是要讓他人活得好好的,與他人一起活出意義來。這樣,整個世界就是君子的世界,而君子的世界,就是光明的世界、吉利的世界。

(五)《周易》是一部揭示中國思想文化本質的聖書

《周易》思想對先秦諸子有深刻影響,甚至可以說,中國先秦時期的一切優秀的思想都是從《周易》中生長出來的。諸子的思想雖然自由,但是這些思想的根本還是來源於《周易》。沒有《周易》思想,就沒有先秦諸子哲學的繁榮。

例如儒家講仁愛、講義利,是堅持了《周易》的“生生原則”;道家講有無、講自然、講陰陽,是堅持了《周易》的陰陽原則。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代表了《周易》思想的兩個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過去依靠《周易》爲人處世,現在實際上還是受《周易》的影響,《周易》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水融入土裏,像鹽化於水裏,看不見,但又無處不在。可能很多人會說,我沒有讀過《周易》,怎麼能說我受到了《周易》的影響呢?是的,你可能沒有讀過《周易》,但是《周易》的法則早就變成了中國文化的法則、中國人生活的信念、中國人的根本性思維,你已經不自覺地運用了周易法則,所以我們得一切都被《周易》所包圍。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接受西方的思想,而是說中國文化的根本都爲《周易》思維所制約着。

《周易》有着對我們不可忽視的影響,不管你想不想學《易經》,它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你我,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可以給我們留言,讓我們一起共同的學習易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