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圈内易友提出让我解释一下《列子·天瑞篇》中的一段,“易无形垺,易变为一,一变而七,七变而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为一,一者,形变之始。”
这段其实就是形成天圆地方观念的易学数理。这里要强调一下,天圆地方,并不是古人认为地球是方的,而是天地阴阳变化的哲学观念。
认为古人知识所限,把地球认知为方的说法,那是现代人的无知。就如用西方解剖学来嘲笑中医的左肝右肺而不知是河图五行左木右金一样。能写出易经的智慧有多高,大家应该能想到。
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有几何象数观念,我们用易经来表达,天阳为圆,地阴为方。
道家有“抱一”和“守一”的说法,陈抟也说:“一为道之宗,六为形之祖”。看下图,阳抱一,六个圆刚好可以抱一个圆,各圆相切,连环相抱,严丝合缝,多一个不能多,少一个不能少。
阴抱一,刚好要八个方抱一个方,也是连环相接,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八抱一就成九宫,这就是令星必入中,太一行九宫的道理。
周易揲蓍成卦,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这是周易的四象。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老阴六去抱一阳,一变七。七这个素数非常神奇,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七色彩虹,简谱有七个音符,酸碱度七为中值,世上只七叶植物而无七趾动物,七叶植物必有一叶为首叶。
古人说七上八下,七为少阳,阳进而极九。变九为究极。九就是八抱一了,外围老阴六变少阴八,总数少阳七变成老阳九。中间始终是一,只是圆变方,阳变阴,一为道之宗,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在卦爻上就是一阴爻和一阳爻。
九为阳之极,外包为少阴,虚中为八,少阴变老阴,八变六。中间方变圆,一从虚变实,阴变阳,九又回到一,看下图。
这样,中间一阴一阳变化,外围和总体数就是周易四象间的互相转换。这就是天地阴阳变化的易经象数原理。
从数学原理也可证明,拿一至六中任何一个数去除七,小数点后面都是147和258六个数不断变化循环。
一除七等于0.142857。再拿尾数142857乘上七,等于999999,刚好六个九。一变七,七变九,多么神奇。
想得到更多问题的解答,赶快点图片下方链接看一看进入圈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