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政“過疫關”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伴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相繼下調應急響應級別,由春節留守阿姨所支撐的北京家政市場將迎來複蘇。

疫情期間,過去忙碌的人們得以停下腳步,解鎖家務技能,做飯、燒菜、洗衣、打理家務,失去家政服務的家庭逐漸找到勞動平衡,實現家務“自由”。

但對於家政行業而言,春節期間本應出現的旺季並未到來,由於家政具有與人接觸密切的屬性,安全便成爲懸在僱主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疫情期間,僱主和家政人員陷入健康信任心理戰,社區封閉防控管理措施使得家政行業非住家業務受到重創。

隨着全國各地按下復工鍵,被疫情壓制的家政行業的需求慢慢得到回升。疫情之下,家政行業擺脫線下依賴轉戰線上服務,開啓“雲模式”,線上完成培訓、面試、簽約及付款,家政公司的線上業務營收佔比上升。

家政公司開通在線培訓後,許多阿姨開始加入在線培訓的課程中,有人寫了滿滿的筆記,甚至有人走山路爬到山頂找手機信號也要看培訓視頻,利用這個空窗期“停工不停學”。

58到家集團CEO陳小華告訴記者,疫情對家政行業影響很大,在初期,家政行業幾乎停擺,業務量新增幾乎爲0。到了3月中下旬,情況開始明顯好轉,目前近一半已經恢復,相信會很快逐步回升到往年正常量級。

家政企業密切關注疫情的走向和國家政策,但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打亂了大家的計劃。陳小華預測,在境外輸入也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預計國內4月份就會全面復工,家政行業可能在5、6月份全面恢復。

隔離14天

按照北京商務局發佈的相關規定,住家家政服務人員應主動告知僱主返京時間、行程等信息,並按照返京人員居家隔離要求做好各項防護措施。這意味着,家政服務人員返京後需自我隔離觀察14天。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大部分家政公司沒有能力爲員工提供隔離場所,員工自行酒店隔離成本很高,這成爲家政人員返崗的難點和痛點。

區別於其他行業,家政行業提供入戶服務,從業人員同消費者的接觸比較頻繁。多位家政公司經紀人告訴記者,目前在崗的家政人員分兩類,隔離過的和春節沒離京的,出於對健康安全的考慮,僱主處於觀望狀態,會盡力克服眼下困難,能不找保姆就不找,部分會提前預約住家型保姆訂單。對於“一老一小”剛需,僱主和家政人員陷入健康信任心理戰,僱主對於保姆出具的隔離證明的真假打着問號。

疫情初期,家政行業幾乎停擺,打破了部分家庭勞動平衡。

薇薇一家常住北京,育有一個1月半的女兒,由於夫妻工作繁忙,白天就由家政公司請來的陳阿姨照顧女兒,臨近春節,陳阿姨請假回老家山西過年,約定正月初七返京上崗。隨着疫情形勢愈加嚴峻,陳阿姨回京的時刻表不斷後延。

爲了幫助陳阿姨儘快復工,薇薇在某二手平臺找到一些民宿二房東掛出的隔離房,日租費用在80~150元不等,確認隔離期滿社區可開健康證明後,薇薇立刻下訂單承擔了房費。

2月15日,陳阿姨順利抵京,開始了自我隔離足不出戶的日子,此時,薇薇夫妻倆在家遠程辦公5天。2月29日,隔離期滿,陳阿姨帶着社區開具的隔離證明回到薇薇家小區,可還是被攔在小區門外。

原來,由於隔離房所在社區的隔離備案制度,其爲陳阿姨開具隔離證明的原件不可帶走只能提供照片,然而薇薇所在社區不認照片,只認原件。兩家社區互通電話,都未能說服彼此,一度陷入僵局。

彼時,薇薇收到公司復工坐班的通知,無奈之下,薇薇將陳阿姨藏在私家車後坐,驅車自地庫上樓,到家後不久便被鄰居舉報,小區物業上門將陳阿姨強制逐出。薇薇努力協調,收效甚微,中途甚至選擇報警處理,警察的建議是“按照各個社區的規定去按規章辦事”。最終,在兩個社區之間長達兩個小時的電話溝通後,陳阿姨回到僱主家中。

陳阿姨是非住家型保姆,疫情之前,一個月交上幾百塊錢,她就可住在家政公司的集體宿舍裏。但疫情期間,按宿舍所在社區的規定,限制了住宿人數,陳阿姨不得不自費繼續住在此前隔離的小區。

“不敢點外賣,不敢出去喫,每週我們都去超市買一車的菜,歸置這些菜,需要兩個小時。”薇薇向記者訴說。

陳阿姨不在的一個半月時間,小夫妻處於邊工作、邊做家務、邊帶娃的節奏中。家裏的一個小房間成爲他們的簡易工作間,有時薇薇和她先生會進到小房間裏辦公,房間裏面是一片祥和的視頻電話會,房間外是孩子嘹亮的啼哭聲。如果夫妻同時開電話會,薇薇老公會移步到衛生間。用薇薇的話形容,那是一段“雞飛狗跳”的日子。

“有的阿姨可能用得比較順手了,爲避免阿姨返京交叉感染,一些僱主選擇開車去村裏或者其他地方把阿姨接回來。 ”亞運村一家家政公司顧問告訴記者。

受社區防控管理影響,家政業白班業務受到重創。“我們現在白班和小時工單子不接,只能住家的,小區卡得特別嚴,阿姨無法進入小區。”上述顧問說道。

在3月24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羣表示,家政員、護理員等經服務對象同意,也可以進入小區。

家政之難

近日,記者走訪北四環10餘家家政公司,九成家政公司門店開在社區裏,由於社區封閉管理,外人無法進入,基本處於閉店狀態,門店門玻璃上貼有家政公司聯繫方式,家政業務線下轉爲線上。

由於保潔和小時工流動性更大,這類業務受疫情影響嚴重,很多家政公司選擇取消這項業務。相比之下,保姆、月嫂、育兒嫂流動性相對小很多,進入家庭服務後就與客戶一起生活起居,同樣進行日常和居家防護,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小。

多位家政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市場短時期處於“僱主少,阿姨多”的供過於求狀態,一方面,疫情期間很多僱主在家辦公,用工需求得到緩解,另一方面,礙於安全問題僱主不敢用人。

“(家政)市場掉得很厲害,往年這時候是旺季,店裏滿滿都是人,現在一個人都沒有。網上籤單量也很少,業務至少下降七成。”天通苑一連鎖家政門店負責人宋女士告訴記者,目前主要靠住家型業務撐着,兩類家庭是剛需,一類是家裏孩子小需要照顧,另一類是家裏老人不能自理的特別需要用人。

陳小華告訴記者,家政行業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市場上大概有3000萬名從業人員,但仍存在1000萬~2000萬人的供給缺口。若疫情持續數月,家政行業規模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徐老師是豐臺一家家政公司的培訓老師,她的微信工作羣裏,每天很多阿姨問她何時可以開工,她建議阿姨們在北京中小學開學之前,能不回京就不回,建議僱主儘量克服眼下困難,能不找阿姨就不找。據她瞭解,很多阿姨在老家按揭買房,返京工作意願很強。

爲了能儘快上崗,一些阿姨會自行承擔隔離產生的房費,還有很多阿姨不願掏這個錢,選擇在老家觀望。

記者查詢商務部家政服務信用平臺“家政信用查”APP看到,全國在冊家政企業有9591家,家政服務員738萬人,該平臺將於近日上線家政服務員健康管理模塊,實名認證的家政服務員可自主授權查詢是否屬於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尚在觀察期內的密切接觸者,爲僱主喫下定心丸。

家政企業嘗試通過一些措施,降低消費者聘請家政人員上門服務的顧慮。例如,58到家於3月23日宣佈,在部分地區聯合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根據付費用戶需求,爲家政服務人員提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核酸檢測,單次核酸檢測費用爲260元。

線上服務

受疫情影響,一些家政公司門店處於關閉狀態,辦法要比困難多,家政公司擺脫對線下門店的依賴,將培訓、面試、簽約以及付款搬到線上,開啓“雲”模式。

疫情發生之前,客戶和阿姨習慣去線下門店,當面進行溝通和麪試。疫情暴發以來,很多客戶通過在線三方面試實現購買或預訂服務。

在線模式使得客戶、阿姨和經紀人足不出戶便可實時溝通,溝通效率都有了很大提升。阿姨因此掌握了更快捷的培訓和找工作的方式。

疫情倒逼下,家政行業在線教育培訓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客戶、阿姨和經紀人對在線方式的接受度較好。對於短期內無法復工的家政人員,他們也很需要技能積累和升級,也有很多想加入家政行業的人需要接受培訓。他們都希望等疫情好轉就能立刻返城找工作,立刻上崗接單獲取收入。

北京家政服務協會對在京37家企業進行的監測結果顯示,行業復工率佔比四成左右。返城的家政人員不多,很多人選擇在家鄉待崗在線學習技能。

“有人寫了滿滿的筆記,有人走山路爬到山頂找手機信號也要看培訓視頻,有人說這個時期要停工不停學,是用學習充實自己的關鍵時刻。”陳小華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描述這樣的場景,這給陳小華團隊很好的反饋和動力。

“原本我們計劃用2~3年的時間將在線業務比例增長至50%,但目前來看已經提前達到了這個目標。”陳小華透露,目前保姆、月嫂、育兒嫂預售訂單較多,優質阿姨多數被預訂,早在3月份之前就通過在線辦公、在線招聘、在線視頻、遠程簽約,實現了58到家相當於原來百分之二三十的營收。

據陳小華介紹,爲應對疫情帶來的行業衝擊,58到家迅速調整了業務和產品,打通線上閉環系統,形成覆蓋服務人員的在線培訓、在線更新簡歷、在線找工作,以及僱主在線查看簡歷、三方在線視頻面試、在線遠程簽單及在線付款等一整套家政服務交易系統。

疫情之下,小型家政公司爲每個月商鋪租金髮愁,大公司則考慮縮減運營成本。爲縮減成本,58到家過起了“緊”日子,將原來計劃擴張的項目暫停或縮減費用。“原來計劃在各大平臺上進行品牌投放,還計劃在更多城市開分公司和門店、進行員工招聘,這些計劃目前都暫停或縮減了相關費用。”陳小華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