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我們想起的當然就是我國了,但是很少人知道在日本也有一個地區叫“中國”,且他們如此稱呼此地的時間比我們還要早,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來說一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中國”,相當於五個上海,還堅持不改名。

日本的這個“中國”全稱是“中國地方”,面積相當於五個上海。這個名字還要跑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當時唐朝十分繁榮,日本就經常派人去唐朝學習先進的技術。他們不僅學習技術,還學習了唐朝的文化,包括進行區域的劃分。按照人口和距離將山陽道與山陰道部分地區稱爲“中國”,這裏的“中”其實代表的是此地與京都的距離,具有濃厚的唐朝氣息。

在清朝滅亡之前我們都是以朝代來稱呼自己的,但是辛亥革命之後,清朝滅亡,1912年的時候中華民國成立,稱呼就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當時在國際上開始用“中國”來稱呼我國,但是日本也有一個“中國”,這就有點尷尬了。鑑於我國是一個大國,於是就與日本商談讓他們將這個地方換個名字,卻遭到了日本的拒絕。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足,首先是他們先用“中國”這個名稱的;其次嚴格來說“中國”並不是我國的正式稱呼,只是一個簡稱,因此他們不同意將此地改名。於是這個稱呼就一直延續了下來,日本還從“China”音譯了“支那”來稱呼我國。

但是建國之後,我國實力飛速發展,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日本人眼中中國就是我國。後來他們爲了區分,就把自己國內的“中國”稱作“中國地方”,或者用“山陽山陰地區”來稱呼,以免混淆。這也充分證明了國家強大的力量,我們還是要積極發展國力,這樣纔能有話語權,不再重蹈近代覆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