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際也是野釣鯽魚的黃金季節之一,但釣友們往往會面臨一個較爲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聚魚打窩?因爲這個時段常見打窩後也聚不到魚;尤其中西部地區和北方,此時水溫相對還不高,魚的活性也比夏秋季節要差很多,要想野釣鯽魚尤其“小中取大”有好的收穫,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本文就着重從以下3個方面來談一談春夏交替季節,針對野生鯽魚,該如何“做窩”聚魚和留魚~

  • 春夏之際如何打窩纔能有效“聚魚”
  • 鯽魚常用的“小中取大”打窩方式及優缺點
  • 季節差異之下,打窩該注意哪些方面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野釣“聚魚”,首先要正視溫度和水質

結合春夏之際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水溫偏低、水質清瘦的前提,雖然鯽魚抗低溫能力較強,但也不會像盛夏和秋季那樣大範圍的洄游、覓食,常見僅會在時間段和相對較小的區域活動,這就造成了——想要靠窩料把魚“聚”過來是很困難的,所以“找魚後再聚魚”纔是明智之舉。此時窩料的主要作用是留魚,而並非全力誘魚,這就出現了老釣魚人常說的:低溫和清瘦水質釣鯽魚的聚魚窩料要“少而精”~

此時不找魚,“小中取大”就常見無效,只能釣小魚: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水質清瘦,會凸顯酒米的“聚魚”和小中取大

結合上文,清瘦或低溫的水質“聚魚”,首先推薦的是“酒米”,注意,不是中藥酒米、化學酒米,而是基礎量級加味的VB類酒米,而且此時需要泡製的濃度較高,比如筆者常用的誘得多+果香味或單用果糖VB,都會明顯加量,2斤小米,會用到2-4包泡製。

之後就是釣餌,這個時節只要小雜魚不太鬧,就必須首選紅蟲和蚯蚓。相對夏秋季節蟲餌狂鬧小魚,這個季節纔是許多地區典型的“一把酒米+蟲餌釣魚”。在雜魚乾擾的水域,這個季節反而先建議使用長竿,而不是先換餌,尤其近岸較淺的地方,此時長竿可能就解決了干擾的問題,實現用蟲餌照樣有“小中取大”的效果。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應對雜魚,“粉餌”和素餌來聚魚

夏秋之際,也有許多地區已經“全方位”鬧小雜魚了,此時就要轉換思路——加大留魚窩料的粒徑、用素餌釣魚了。尤其結合水質已經明顯偏肥,窩料甚至可以使用粉餌、商品餌了。這裏提醒,加腥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化學腥味劑超標的餌料,往往是招小雜魚狂鬧的元兇,所以,不要一味聽信水溫低、水瘦要加腥的傳言,此時適當的使用香餌,纔可能更對路。而且,做窩時需要適當增加粗顆粒、酒米的佔比,這樣能起到更好的留魚、聚目標大鯽魚的作用

如果小雜魚狂鬧的程度嚴重,還可以選用塊狀的豆餅和菜籽餅配合酒米來打窩子,此類窩料雖然“小中取大”的效果好,但更需要充足的醒窩時間,發窩較慢,結合現在多數人出釣的時間有限,所以本文也就不過多贅述了。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聚魚方式及不同窩料的優缺點

說起打窩聚魚的方式其實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方式都有其適應的魚情和環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纔是重中之重,下面就介紹一下野釣鯽魚常用的打窩方式及其優缺點:

  • 酒米類窩料——推薦的打窩方式是用窩子竿打窩,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做窩準確且聲音較小,更適合淺水作釣,對魚驚擾程度可以忽略不計;缺點是用窩子竿打窩需要比較笨重的窩子竿,過程相對比較繁瑣。這裏多說一句近些年流行的“自溶袋”打窩,經過筆者多次測試,野釣的效果並不好,不是不方便,而是影響聚魚。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 手拋或者拋窩器——這類方式拋酒米和麥粒打窩,方便快捷,但手拋僅用於短尺寸魚竿的打窩,我用此法拋窩前會先將酒米或麥粒溼一下水,用力攥一下,這樣相對更容易拋投,且能拋遠一些;當用長竿釣魚時,則需要用拋窩器了,而且相對適合窩量偏大、需要勤補窩、不需要精準的釣場。
  • 粉餌的聚魚做窩——這類方式也是常用到的,一般是開始時先搓稍微大一些的餌團快拋幾竿,然後保持一定頻率續窩;這種方式誘釣結合的效果好,但多風且有水流的地方,粉餌質地較輕,窩子容易做不實,且粉餌更容易招雜魚。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 手拋大球的方式——這是春夏交替之際不推薦的“聚魚”和打窩方式,這種方式做窩的量大,且最容易驚魚,常見打窩後反而長時間沒魚。因爲結合水溫和水瘦,本身是需要找魚釣的,而不是“大心思”的誘魚;加之此時垂釣水深一般較淺,您這一個大球下去,本來有魚也被趕跑了。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春夏之際“聚魚”打窩的注意要點

“小中取大”是一類常見的野釣思路,再結合有效的聚魚,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使用策略:

  • 春季野釣鯽魚打窩的量不要過大,特別是結合水溫較低時要多點打窩,這樣更容易找到魚,哪裏有魚釣哪裏,之後再打幾個窩點,輪流來釣,找魚垂釣纔是最快的。
  • 如果真是誘魚爲前提,春季發窩的時間一般會較長,這方面其實更趨於“等魚”,水溫低難誘魚——表述爲等魚“洄游”前來,留住,貌似才更恰當。
  • 要注意“少而勤”及時補窩,水溫低、水瘦發窩本來就慢,如果不及時補窩,魚散了,再想把魚聚過來就又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
  • 打窩要考慮風及水流的影響。野釣大水面一般都會有風和水流,當這兩方面影響較大時,打窩一定要少用輕質的物料。用酒米等大密度物料打窩時要“結合水流”打提前量,這類似於我們風天拋竿的做法,要將窩料打至偏上風或者水流的上游位置,這樣才能保證窩料準確到達釣點

小中取大:從春夏鯽魚的覓食、棲息,談野釣實用的“聚魚”策略

寫在最後:

關於野釣鯽魚的聚魚打窩和垂釣,其實根本不是一些人所謂的有魚就行,試想,釣友肯光顧的哪個水域沒魚呢?但如何釣好、如何“小中取大”、如何更高效的釣獲目標魚……纔是釣魚人要掌握的,我是達奇釣魚的原創作者“watterfile”,本文也是基於我主要北方垂釣的切身經歷。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歡迎您的回覆,咱們再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