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頻流媒體平臺荔枝已經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準備在美國市場IPO,融資1億美元。SeekingAlpha刊文稱,荔枝是一家廣播服務提供商,營收和毛利潤都呈現增長趨勢,但是速度已經在減緩,而且虧損還在不斷增大。與此同時,對於公司商業模型評估至關重要的客戶維繫相關數據,荔枝不知爲何並未披露,更讓人不能不心生疑慮。

  概覽

  根據遞交證監會的F-1文件,荔枝計劃通過IPO在美國公開市場融資1億美元。

  該公司在中國運作着一個社交音頻平臺,播放用戶上傳的內容。

  荔枝雖然現在營收和毛利潤都在增長,但是速度已經減緩,而且虧損不斷增大。

  公司與技術

  荔枝位於中國廣州,創建於2010年,2013年正式啓動播放用戶上傳內容的移動音頻平臺。

  管理層以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董事賴奕龍爲首,後者曾任上海樂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荔枝開發了一款播放用戶上傳內容的社交音頻平臺,提供各種特色工具,幫助創作者製作、編輯、存儲和分享自己的內容。

  2019年第三季度,荔枝平均每月活躍用戶爲4660萬,較之2018年同期的3680萬增長26.7%。

  同期內,每月活躍創作者570萬,較之2018年同期的510萬增長12.3%。

  平臺的“平均每月總互動量”(每月平均評論、私信、發佈等的總和)爲25億次,較之2018年同期的20億次增長27.6%。

  荔枝平臺目前的廣播內容覆蓋了27個領域,包括生活和人際關係、育兒、教育、脫口秀和音樂等,之下還設了107個子門類,比如愛情、催眠故事及家庭等。

  荔枝還提供其他各種音頻娛樂,包括社交、音樂、脫口秀、卡通、漫畫、遊戲,以及音頻書等。

  荔枝的投資方包括蘭馨亞洲、小米、晨興資本、順爲資本、經緯中國等。

  該公司主要通過廣告品牌營銷來推廣其服務。

  銷售和營銷支出相對於營收的百分比不同週期表現不定,不過整體而言,伴隨營收不斷增長還是逐漸走低的。

  以每投入1美元銷售和營銷支出可以產生多少美元新增營收來計算的銷售與營銷有效率,最近六個月週期當中大約在1.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層並未提供各種客戶維繫相關信息,而要評估一種基於訂閱的業務模型的表現時,這方面的信息是至關重要的。

  市場

  Daxue Consulting一份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總用戶2018年的增長速度爲70%,達到了1.7億。

  整個行業的規模2018年估計超過了73億美元,這主要歸因於大部分專注於教育內容的音頻都是收費的。

  作爲對比,美國的在線音頻市場目前的規模只有3.14億美元。中國最成功的主播一年就可以賺到800萬美元,擁有25萬聽衆,而美國最受歡迎的Serial,下載量1900萬,也不過年入50萬美元。

  艾媒的數據顯示,中國音頻書市場2017年的總價值大約爲32.4億元人民幣(約合4.6億美元),2018年增長至45億元人民幣(6.5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會達到78億元人民幣(11.5億美元)。

  中國整體在線音頻市場2019年的總收入預計將超過60.9億元人民幣(8.4億美元),用戶4.86億。

  財務表現

  荔枝近期的財務表現大致可以做如下概括:

  營收在增長,但是速度已減緩

  毛利潤增長,毛利潤率穩定

  運營利潤爲負數,且表現波動

  運營現金流爲負數,且表現不連貫

  以下爲來自備案文件的各種具體財務指標數據。

  截至2019年6月30日,荔枝現金儲備2350萬美元,總債務2960萬美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十二個月內,荔枝自由現金流爲160萬美元。

  IPO細節

  荔枝計劃發行代表A股的美國存托股票,通過IPO融資1億美元。

  公司創始人羣體持有的B股每股對應10票表決權,而A股則對應1票。

  標普500指數已經不再接納采用類似多重股權架構的企業股票爲成份股。

  根據最新文件,荔枝計劃將IPO淨所得投入下列用途:

  ——開發創新性產品;

  ——投資於人工智能技術應用;

  ——擴展海外業務;

  ——其他普通企業用途。

  上市承銷商爲瑞信和花旗。

  評論

  荔枝計劃爭取美國公開市場資本的支持來執行其擴張計劃,但是當下的時間節點其實對他們並不友好。近年來,中國股票IPO表現整體而言一直都令人失望,使得許多投資者都望同類股票而卻步。

  從具體財務細節來看,公司的營收和毛利潤的增長速度都在減緩。此外,荔枝目前還在虧損之中,而且虧損不斷增大,卻沒有明晰的盈利路線圖。銷售和營銷支出相對於營收的佔比雖然表現不定,但整體是下降的趨勢。

  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潛力看上去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中期內預計還會有很大成長,因此單說行業動能,該公司還是處在有利位置的。

  法務層面,和許多尋求登陸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一樣,該公司採用了所謂可變權益實體(VIE)架構。這種架構之下,美國投資者將只擁有相關離岸企業的運營結果的契約權利,而不擁有標的資產。

  這就造成了一個法律上的灰色地帶,如果管理層改變契約條款,或者是中國政府對這種安排的適用法規進行調整,投資者就將面對可觀的風險。有意於這一IPO的投資者必須預先將這一結構層面的不確定因素納入考慮。

  綜合而言,荔枝的確位於一個大有潛力的市場上,但是這個市場的貨幣化方法尚不明晰,而這一點也從荔枝自身的持續虧損當中得到了清楚的體現,還有用戶維繫相關信息的缺乏也不容忽視,這些都是風險所在。在這種情況下,IPO的最終定價就更加值得關注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