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智慧篇(一百五十八):浮名悟此身,不知庭樹意。

在北洋史上,張宗昌硬是憑藉一己之力出盡了風頭,雖說只是一位二流的“草頭王”,但是卻算得上軍閥中的“網紅”人物。無論是醬油詩,亦或是風流軼事,都成爲時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千金換一諾,兵不血刃從陳調元手中賺得徐州城;混跡江湖圈,青幫大亨杜月笙等人在上海灘拜碼頭,這些都是張宗昌之傳奇經歷,真真假假,素難論斷,不過一些張宗昌之生平,卻是人紅是非多的的變味演繹。先來說說張宗昌之綽號“狗肉將軍”。源於林語堂先生在“憶狗肉將軍”一文中對於張宗昌之稱呼,許多人望文生義,以爲這與張宗昌喜喫狗肉有關。

但是,張宗昌從來不喫狗肉,他嫌狗肉腥,而張宗昌喜歡打麻將,當時打麻將的名目繁多,其中有一種玩法叫推牌九,張宗昌很喜歡,推牌九俗稱“喫狗肉”,林語堂對於張宗昌稱呼的發明,大概與此有關。除此以外,張宗昌還有一些綽號,如“張長腿”等,畢竟像張宗昌這樣的大高個兒,在與張作霖、吳佩孚這些大腕的合影中,也堪稱搶鏡,這樣的綽號,看似也有形可循,其實張宗昌長腿之名,在於戰場敗退時,“跑路”十分迅速。對於張宗昌一生是非之評價,張的家人自然看得更透徹,所以對於張之身後事,安排地也更加有所顧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佈置“疑冢”。

這也是張宗昌的真假墓葬之說,在其公開墓地寶頂二十米深處,曾掘出一具黑油漆的棺材,棺材頭裏寫着“張大帥之靈”五個金色大字,但打開棺蓋,並無屍骨。至於其真的靈梓所埋的位置,至今仍然是個謎。其實,所謂“疑冢”問題,純屬子虛烏有的庸人自擾。先是在張宗昌安葬後,張家即分解單過,非復有往日的財力來支撐大興土木。民國二十一年九月三日,張宗昌在濟南遇刺後,張家訂了楠木棺材一副,價值十分昂貴,並在北京漆了頭道漆,到濟南後將張宗昌的遺體入殮,但未釘棺蓋,棺蓋是到北京後進行改殮,張家全家人見了最後一面才釘上。

最終,張宗昌的遺體上,裝殮的衣服是大將軍制服,足登馬靴,棺底撒有沉香鋸末,上鋪上好的絲綿,再上爲紫色緞褥、緞枕、緞被。張宗昌一手握玉器,一手握空槍一支。墓地設在香山,張家在那裏早已購置了墳地。並就山勢發造墓室,有馬道通向墓室,兩扇石門將墓室緊緊鎖住。遜清翰林柯紹忞撰寫墓誌銘,文中曾言及張宗昌早年卒業於“俄國哥薩克騎兵學校”。此說系柯老異想天開,自行杜撰。銘文竣稿後,他曾說:“再過若干年後,又有誰能辨真僞。”張宗昌的治喪委員會,特向柯紹忞贈薄酬八百元以示感謝。而張宗昌之墓地在落成六七年後曾被盜掘,另制了被蓋,厚厚的重新放入棺內,棺材外又加了大槨,連油漆多遍,並將通道填埋,也就是棺內無人的“疑冢”之說。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舊軍閥張宗昌的晚年家庭生活》、《張公館見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