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倫敦年終總決賽前的加菜,米蘭新生力量總決賽在北京時間昨天如約上演。八位ATP的明日之星齊聚時尚之都米蘭,爲一個Next Gen的稱號展開爭奪。

好吧,說了這些,老實的問一句,你有在關注這項比賽麼?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哦,知道,但是今年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新秀去米蘭了麼?這麼一問,尷尬就出現了。

和去年相比,今年這八個新秀似乎除了西西帕斯、德米納爾之外,無論是人氣、顏值還是實力似乎與去年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本來還有一個沙波瓦洛夫可以助陣,結果加拿大小夥參加過一屆之後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參賽球員缺少話題,賽事本身的關注度驟降。

不少人懷疑,米蘭的比賽是否還能維持下去。畢竟一項賽事想要長遠發展,沒有人氣嘉賓助陣可是不行的!

除了賽事陣容乏善可陳,賽事賽制本身的爭議似乎也在消耗着球迷的關注度。在米蘭,ATP嘗試着各種不敢在巡迴賽中嘗試的大膽創新,諸如一盤先贏下4局者獲勝、取消佔先、無司線全程鷹眼等等。這其中有些嘗試確實值得一試,但是更多的所謂的創新在經歷去年的檢驗後被證明當下並不適合推廣。當然,今年還有一項新規則關注度頗高,那就是關於球童不再遞毛巾的規定,如果是從培養新生代球員習慣這一點出發,那這樣的新規倒是未嘗不可!

說回到賽事創辦之初的本意,培養新人。2018賽季,鄭泫、丘裏奇、梅德維德夫在巡迴賽中都有着上佳的表現,要知道這幾位可都是米蘭首屆新生力量總決賽的重要參與者。如此看來,米蘭的比賽確實對球員有着不小的激勵作用。但是如果你仔細推敲,似乎這一點又不是特別站得住腳。球員的成長是需要諸多比賽慢慢磨練才能實現的,一次米蘭之行對於球員自信心的提升到底有多大,這一點真的需要好好推敲。

以丘裏奇和梅德維德夫爲例,兩個人在2018賽季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丘裏奇的世界排名更是來到了12位成爲倫敦總決賽的替補。但是細細觀察丘裏奇的上升曲線,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2018賽季從印第安威爾斯的驚豔,到紅土賽季的平淡,再到哈雷賽的奪冠,進而在北美之後迎來爆發。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結果。

而在今年參賽的球員中,西西帕斯無疑是媒體關注的焦點。球迷是因爲米蘭才認識的西西帕斯的麼?NO!希臘小夥已經在巡迴賽中取得了足夠亮眼的成績,這纔有了現在的高人氣,米蘭之行更多是錦上添花而已。即便是西西帕斯最終能夠奪魁,恐怕這個冠軍激勵的作用也遠不及取得一場對陣巨頭球員比賽的勝利!

僅僅一年之後,米蘭新生力量總決賽的“雞肋”味道就已經浮現。賽事設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何能維持比賽本身的魅力,繼而讓比賽成爲ATP的一個“招牌”,單單是標新立異恐怕是很難做到的!

11月6日

卡恰洛夫—沙皇接班人瞭解下

11月2日

您好,世界第一

10月29日

9奪巴塞爾,這是一個愛與成長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