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盛夏,你心裏有何情感要抒發,有何感受要沉澱?

不妨來讀一讀名家筆下那別樣的夏天,隨着文字沉澱內心的清涼。

摘自《燕居夏亦佳》

作者丨張恨水

到了陽曆七月,在重慶真有流火之感。現在雖已踏進了八月,秋老虎虎視眈眈,說話就來,真有點談熱色變,咱們一回想到了北平,那就覺得當年久住在那兒,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不用說逛三海上公園,那裏簡直沒有夏天。

就說你在府上吧,大四合院裏,槐樹碧油油的,在屋頂上撐着一把大涼傘兒,那就夠清涼。不必高攀,就憑咱們拿筆桿兒的朋友,院子裏也少不了石榴盆景金魚缸。這日子石榴結着酒杯那麼大,盆裏荷葉伸出來兩三尺高,撐着盆大的綠葉兒,四圍配上大小七八盆草木花兒,什麼顏色都有,統共不會要你花上兩元錢,院子裏白粉牆下,就很有個意思。你若是擺得久了,賣花兒的,逐日會到衚衕裏來吆喚,換上一批就得啦。

小書房門口,垂上一幅竹簾兒,窗戶上糊着五六枚一尺的冷布,既透風,屋子裏可飛不進來一隻蒼蠅。花上這麼兩毛錢,買上兩三把玉簪花紅白晚香玉,向書桌上花瓶子一插,足香個兩三天。屋夾角里,放上一隻綠漆的洋鐵冰箱,連紅漆木架在內,只花兩三元錢。每月再花一元五角錢,每日有送天然冰的,搬着四五斤重一塊的大冰塊,帶了北冰洋的寒氣,送進這冰箱。若是愛喫水果的朋友,花一二毛錢,把虎拉車(蘋果之一種,小的)大花紅,脆甜瓜之類,放在冰箱裏鎮一鎮,什麼時候喫,什麼時候拿出來,又涼又脆又甜。再不然,買幾大枚酸梅,五分錢白糖,煮上一大壺酸梅湯,向冰箱裏一鎮,到了兩三點鐘,槐樹上知了兒叫得正酣,不用午睡啦,取出湯來,一個人一碗,全家喝他一個“透心兒涼”。

北平這兒,一夏也不過有七八天熱上華氏九十度。其餘的日子,屋子裏平均總是華氏八十來度,早晚不用說,只有華氏七十來度。碰巧下上一陣黃昏雨,晚半晌睡覺,就非蓋被不成。所以耍筆桿兒的朋友,在綠蔭蔭的紗窗下,鼻子裏嗅着瓶花香,除了正午,大可穿件小汗衫兒,從容工作。若是喜歡夜生活的朋友,更好,電燈下,晚香玉更香。寫得倦了,恰好衚衕深處唱曲兒的,奏着胡琴弦子鼓板,悠悠而去。掀簾出望,殘月疏星,風露滿天,你還會缺少“煙士披裏純”嗎? (“煙士披裏純”是英語inspiration也就是“靈感”的意思)

摘自《雅舍談喫》

作者丨梁實秋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喫糖葫蘆,在北平是各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別。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與糖葫蘆,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

信遠齋鋪面很小,只有兩間小門面,臨街是一塊黑漆金字匾額,鋪內清潔簡單,地道北平式的裝修,進門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裏面有一大百瓷罐,罐外全是碎冰,罐裏是酸梅湯,所以名爲冰鎮。因爲桶大罐小冰多,喝起來冰泌脾胃。他的酸梅湯的成功祕訣,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捨不得下嚥。很少有人能站在那裏喝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抗戰勝利還鄉,我帶孩子們到信遠齋,我准許他們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們連盡七碗方始罷休。我每次去喝,不是爲解渴,是爲解讒。我不知道爲什麼沒有人動腦筋把信遠齋的酸梅湯製成爲罐頭行銷各地,而任“可口可樂”到處猖狂。

摘自《四世同堂》

作者丨老舍

人們可以在一個擔子上看到青的紅的,帶霜的發光的,好幾種果品,而小販得以充分的施展他的喉音,一口氣吆喝出一大串兒來——“買李子耶,冰糖味兒的水果來耶;喝了水兒的,大蜜桃呀耶;脆又甜的大沙果子來耶……”

……

在最熱的時節,也是北平人口福最深的時節。果子以外還有瓜呀!西瓜有多種,香瓜也有多種。西瓜雖美,可是論香味便不能不輸給香瓜一步。況且,香瓜的分類好似有意的“爭取民衆”——那銀白的,又酥又甜的“羊角蜜”假若適於文雅的仕女喫取,那硬而厚的,綠皮金黃瓤子的“三白”與“哈蟆酥”就適於少壯的人們試一試嘴勁,而“老頭兒樂”,顧名思義,是使沒牙的老人們也不至向隅的。

……

天氣是熱的,可是一早一晚相當的涼爽,還可以作事。會享受的人,屋裏放上冰箱,院內搭起涼棚,他就會不受到暑氣的侵襲。

假若不願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蓮塘裏去划船,或在太廟與中山公園的老柏樹下品茗或擺棋。“通俗”一點的,什剎海畔藉着柳樹支起的涼棚內,也可以爽適的喫半天茶,咂幾塊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寶荷葉粥。

願意灑脫一點的,可以拿上釣竿,到積水灘或高亮橋的西邊,在河邊的古柳下,作半日的垂釣。

好熱鬧的,聽戲是好時候,天越熱,戲越好,名角兒們都唱雙出。夜戲散臺差不多已是深夜,涼風兒,從那槐花與荷塘吹過來的涼風兒,會使人精神振起,而感到在戲園受四五點鐘的悶氣並不冤枉,於是便哼着《四郎探母》什麼的高高興興的走回家去。

天氣是熱的,而人們可以躲開它!在家裏,在公園裏,在城外,都可以躲開它。假若願遠走幾步,還可以到西山臥佛寺,碧雲寺,與靜宜園去住幾天啊。

摘自《揚州的夏日》

作者丨朱自清

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

……

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平山堂在蜀岡上。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並不算錯。這裏遊人較少,閒坐在山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閒寂勝。從天寧門或北門下船,蜿蜓的城牆,在水裏倒映着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

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摺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着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寧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閒”那一句詩了。

來源:大道知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