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讲述·云南电信人的故事

第四十六回:维护步进制交换机的那些日子

讲述者:王义琪

人物简介:王义琪,1945年9月28日出生于天津,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校,分配至昆明市电信局,在步进制机房从事值机维护工作直至1992年9月,后从事规划设计工作,2000年10月退休。

王义琪

步进制自动机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噪音大,走进机房,就像走进织布厂。当用户拨通被叫号码,步进制机器会根据被叫号码一级级动作,逐级寻找空闲机器,直至接通被叫用户。这机器的动作、上升、旋转都会产生咔哒声音。白天打电话的用户多,机器动作频繁,声音很大,整个机房就像纺织车间一样嘈杂,人在对面讲话几乎听不见,只能大声喊叫,长期在机房工作的老同事,听力下降,耳朵不太好。

一、严格的保密制度、交接班制度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机房有个电话是工作联系电话,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用作机房之间的工作联系。机房之间是不能随意进出的,大家都认真遵守,从来不串机房,也没人会把机房的电话告诉家里人。

有一次,我从庆云街到邮电大楼上班,雨越下越大,路人都不敢走了,只有我不顾一切,执着地向前行,大约走了一公里多,到机房时,全身都被雨淋透了,同班的其他同事,也都冒着雨,按时赶到了,严格的纪律使我养成了一辈子上班不迟到、不早退的好习惯。

二、业务考试及技术练兵

为了提高大家的维修质量,机房领导经常组织业务学习、技术练兵,每年一次的业务考试,分为理论考试(笔试)和实际操作。

理论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组长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我们把答案写在纸上;另一种是印发试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明通小学考试,考场纪律非常严格,座位是长话、市话交叉坐,不准讲话,大家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做着试卷。那一次我考的很好,得了全机房的第一名,不久,我晋升了半级工资5元,当时,只有40%的人能够晋级。

实际操作考试是老师傅把常见故障在机器上展示出来,我们用测试器测出障碍现象,找出故障点,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一套完整的故障查找、分析完成了。

这一次次的考试,虽然很紧张,但对我们锻炼很大,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拆装选组器是我们实际操作的重头戏,选组器分为机头和座板两部分,一个机头有70-80个零件,有大小螺丝几十个,拆的顺序是先拆外面的零件、螺丝,一一放整齐,再拆里面的部件,全部拆完,请监考老师过目,才能安装。安装的顺序是先装里面的零件,与拆的顺序相反,这样,才能顺利地把零件全部装好。最后,再调整,使机构部件上升、旋转、动作自如、接点动作正常,本来很熟练的操作,比赛时也会紧张、手抖。

八十年代,电信局组织的技术练兵,我们机房主要是默画市内电话接续的电路图。一张A3大小的白纸,要画出连接通话的A、B线,控制拨号音、忙音信号的C线,在线上要画出继电器的各组接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经过反复的多次练习,才能完整的准确无误地画出来,全机房同事都参加了这次默画电路图,最后选出两名同事进行技术练兵表演。

三、传、帮、带

1965年8月,我从北京邮电学校毕业分配到步进制机房,是老师傅传授知识给我们,帮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后来我们又带年青人,1978年,领导分了4名新同志让我带,上晚班时,我会从最基础的中继方式讲到步进制交换的原理,每次讲半小时,边讲边带他们到机架处观看,到下一轮的晚班,我会出好题目,用复写纸复印,每人一张卷子,让他们来回答,复习、巩固,这样持续了2-3个月,加上新同志自身的努力,他们很快掌握了机房的主要工作,并能独立处理问题。后来,这几位新同志成为机房的骨干,高宏是我的四个徒弟之一,在技术练兵中成绩突出,被选出参加全国比赛。

四、机房的四轮班

机房的四轮班,主要是根据用户使用电话性质决定的,把一天的24小时分为早班、中班、晚班、夜班进行不间断维护,保证用户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都能打电话。

白天用户多,主要是现场巡视、处理各种信号灯、有反映炸单个机器保险的红灯、炸机架保险的蓝灯,出现故障的绿灯,用户长时间不挂机的黄灯,我们会根据这些信号灯,去排除、修复有故障的机器。这就是我们早班(8时-12时)、中班(12时-18时)的主要工作。

晚班时间(18时-22时),用户使用的电话量少下来,我们会用手推21号测试器来到机架前,逐个测试机器的性能是否正常,例如:测试拨号音是否正常;拨号后,拨号音应立即停止;接通电话后,A、B线是否畅通,通过以上测试,判断用户的电话是否正常,如有问题,立即修理。

夜班时间(当日22时-次日08时),用户很少打电话,是我们进行预检预修的最佳时间,通常夜班工作安排得非常饱满,例如每个号码对应1个预选器,用户一摘机,预选器就动作,寻找下一级设备,送出拨号音,预选器正常动作是接通电话的关键,只有在用户几乎不打电话的夜班时间才能检修预选器,一时修不好,要用备用机换上,以便第二天用户的正常使用,还有一些白天不能修理的设备,也要安排在夜班进行检修,我们常常通宵达旦,很劳累,第二天,要睡上一天,才能缓过来。

五、机房退网

1965年,我刚到机房时,只有4000门的容量,即只能安装4000个市内电话,电话号码由4位组成,为满足用户对电话的不断需求,1974年,步进制机房扩容1000门,1980年及1982年两次扩容使机房容量达到8000门,1984年再次扩容2000门,步进制机房的容量已达到10000门,这时,昆明市的市内电话号码由4位升级为5位,这次的增位扩容工程突破了原设计容量为8000门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多次的扩容,都是机房的领导带领大家,自己设计、布线、安装、调试、最后顺利割接,正常投入运行。

由于机器不断增多,工作量增加,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地维护,但它毕竟是步进制制式,程式落后、手段单一,维护成本高,容量无法再增,最终程控电话取代了步进制电话,程控机房取代了步进制机房,这是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2年9月6日,昆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电话号码由五位升为七位的省会城市。步进制电话退网了,步进制机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机房断电那天,我们怀着难以割舍的心情,久久不愿离去。在这里,我们付出了繁重的劳动,流淌过辛勤的汗水,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有技术比武获奖的荣耀;有考试成功的自豪;有扩容增位的喜悦;有排除疑难故障的欢笑……

1993年,机房退网后,我分配到昆明市电信局规划设计所工作,结束了我27年的步进制自动交换机的维护生涯。想起那些日子,总是百感交集,在昆明自动电话交换的历史上,有步进制自动交换的这一页,我为它努力过、奋斗过,足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