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家彼得·德鲁克先生曾说过,“管理就是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同时,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更好地实践、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从管理学角度看,这次疫情防控,就是一场管理实践,折射出太多的管理启示。聚焦来看,农机产业的经营者们,至少应该从中获取以下六种能力培养的管理启示。

第一种能力,系统高效的组织能力

“大战来时,全民皆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疫情防控,从最初的湖北武汉重点管控,到后来的全国统一行动;从最初的资源匮乏,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捐赠救助。这一切都彰显出国家高效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也彰显出全球华夏儿女的团结一心和血脉亲情,华夏5000年,积累了祖国深厚而坚实的组织和文化底蕴。有人讲,危机来时就是一次考试,而且是临考和抽考,连上帝也不知道下一次要考谁、考什么。而在这次疫情大考面前,全国人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企业亦是同理,组织“厚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任何企业都必须打造系统高效的组织能力。在竞争严酷和处于下行调整阶段的农机行业,所有企业都需要组织能力的打造。

首先,要建设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核心团队,这一点不用赘述,凡事皆由人为,离开了人,一切都是做不成的;其次,要打造自身承受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就像是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能做的事情很局限,如何才能熬过来,活下去?此时考验的就是现金流、融资能力,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这就在于日常经营成果的积累;再次,打造企业亲和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把所有员工团结起来,把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企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文化张力的企业,才能够在危机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种能力,具有决定意义的品牌产品力

据了解,在这次疫情期间,继口罩之后,方便面重新成为“紧俏货”。疫情期间,口罩火了,方便面火了,产品供不应求,为什么?因为有需求!众所周知,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用户需求来开展的。不管是实实在在的实物也好,整套解决方案也好,这都是企业的“产品”范畴。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充分的今天,市场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聚焦在产品本身这一基础载体上。农机产业更是如此。用户对传统产品的升级需求,对新生空白机械满足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发力点。在市场过度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机企业想要逆流而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只有足够贴近市场、认真了解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刀阔斧地进行产品创新、在研发投入上加大力量、提升产品品质,再加上良好的市场拓展。这样的企业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再看一个案例,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一书中,提了一个“十倍速变化”概念,我们可以用物理学来理解它,一个苹果大概200克,拿在手里很轻,但是如果从25楼落下,其杀伤性相当于,一辆汽车以14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你冲来。这就是“质量+加速度”的威力。但愿,我们的农机企业,都能够找准自身专属产品力和加速运行的支点,实现长足发展。第三种能力,危机来时的应变能力

对于危机的认知,商业圈内一直不缺乏敏感度,尤其是企业界的大佬们,都提醒自己与所有的企业家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有着独到的“危机理论”。比尔盖茨讲过,“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任正非讲过,“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张瑞敏讲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实际上,危机是无处不在,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体系下,危机事件爆发的频率在不断增加,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而且要在经营活动中制定具体应对策略。

农机企业建立常态化危机管理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真倾听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宋玉《风赋》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农机企业要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让营销人员发出更多、更及时、更大的声音,不管是用户产品购买需求、服务需求还是产品使用体验、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乃至在服务和产品质量中出现的问题投诉等,必须建立快速的信息直达和沟通通道。

其次,要快速解决问题,进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不管是哪家企业,对待危机的核心是快速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问题,再好的预案、再完善的策划、再完美的说辞都无济于事。尤其是在农机作业旺季,对待用户的服务诉求和质量问题解决上,农机企业要快速行动,绝不能够推诿拖延。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够杜绝负面舆论和声音的传递,才有可能重新建立正向的舆论导向。

再次,擅于化危为机,并且擅于在危机中寻求发展机会。就像是在此次疫情期间,很多农机企业在无法进行实体实地工作的情况下,迅速拓展经营模式,把主战场由传统的实体店,迅速转移到网络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小视频、网上商城、微商、到家业务……为春耕作业提供了及时的保障。互联网拓展了营销途径,不管规模体量大小、主营产品种类如何、主销区域所处何地,实现线上、线下全面互动,已是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值得所有农机企业放在战略层面高度关注。所以,农机企业具备危中寻机的能力,这是必备的技能。第四种能力,转型乃至跨界选择能力

有人讲,疫情一来,商业领域一切经济活动都乱套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相继全面开启了跨界之旅,跨度之大令人吃惊。你看:中国石化开始卖菜了!999感冒灵推出泡面了!五菱、比亚迪生产口罩了!格力开始进军医疗科技了……以前,市场竞争固然残酷,但我们起码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而现在呢?我们完全分辨不出来孰敌孰友了。这个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家都在互相越位、跨界,早已经是常态。

建设多种经营选择,就增加了切换与替代的可能,可有效拓展企业应对变化的弹性空间,大家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亦是同理。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在聚焦主业,把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做到极致、保障正常经营收入的同时,做好其他经营能力的储备,也不说是储备了就非得转为实际业务,每个企业要衡量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做好业务模块取舍。

近年来,对于农机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怎么转型?又怎么升级?很多人却是一头雾水,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主要方向值得关注并做好:

第一是,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向技术突破和质量升级要效益。所有农机企业必须及时转变单纯追求规模效应的传统观念,向技术突破、产品创新、质量升级等要效益,直击用户对国内产品可靠性不足、智能化不够、新生需求得不到产品满足、进口农机品类整机配件价格昂贵等痛点,全力解决这些痛点,这就是农机企业在竞争“红海”中必须把握的市场机会。

第二是,“万物皆可互联”,传统农机企业也要用好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大家都在讲新旧动能转换,其中互联网应用就是其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大家都看得到,菜市场卖菜的大婶大叔们都用手机收款了,更何况其他领域呢?农机企业不仅要在营销手段上采用线下、线上互动,而且要关注用户“私域流量”动态和效果运用,比如经销商、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以及用户们的微信、QQ等讨论话题,既要对公开信息反馈予以快速收集应用,又要对企业运营相关群体局部范围内的信息予以关注,让互联网成为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最有效辅助工具。第五种能力,洞见未来的心智思考能力

网上有个有趣的说法,说,微信是用来付款的,抖音是用来熬夜的,电话是用来接快递的,短信是用来收验证码的,QQ是用来存照片的……看似有趣,其实反映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今社会在变化中前进。《孙子兵法》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自古至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那么,我们的思想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节奏了吗?

就像我们提到的中石化卖蔬菜,这种业务经营拓展速度着实令人吃惊,原本在大家眼里,中石化是很僵硬的国企,想不到居然也可以如此灵活,一夜之间迅速调头,其全国建有3万家加油站,2.7万家易捷便利店,要卖什么,都是一种很大的能量,随时可以对其它行业降维打击。

紧跟时代变化,农机企业就必须加强战略管理,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必须打造洞见未来的判断力,通过学习和思考拓展自身的心智模式,既要“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既要“豪情满怀”,又要“心存敬畏”,居安思危,把眼光放长远。与此同时,要提倡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崇尚全员学习,打造学习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比如,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开工或开工不足的企业,是否可以组织全员培训与学习?这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第六种能力,诚信厚道的企业文化张力

关于诚信的话题,相信,大家都屡见不鲜且高度认同。而在实际经营上,却总有不少企业或者个别人违反这一基本处事法则。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赖账、欠款、玩消失……幸好,在征信体系全面完善和信息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老赖”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管你多么有钱有势,也不管你多么财大气粗,如果不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诚信,一旦被法院定为“老赖”,将寸步难行。高铁、飞机坐不了,高端消费通道被驳回,高速公路都上不了,炒股、买房、出国等行为全部受限……

农机行业,在制造、流通、消费、服务等经营活动全过程中,诚信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制造企业和渠道经销商之间的纠纷、供货商和制造企业之间的纠纷、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纠纷等等,各种纠纷基本上都是以产品为起始点的,但是归根结底,所有纠纷背后都反映出商业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近年来,农机行业“老赖”被不断曝光,可谓大快人心!

《论语》有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摆脱,是摆脱不了的”。这段话对当代企业的借鉴就是,企业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守自己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才能成其久远。所有农机企业都必须建立专属诚信文化,这是品牌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结语: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无数的艰难险阻中磨练出来的。三月的神州大地,虽然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但是到处都已经生机勃勃,顺应农时,全体农机人与广大农民一道,全面投身到春耕的战役中,向着夏粮丰收的目标辛勤耕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