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覈算是咱們財務人員最基礎的工作,是每個財務人員的必備技能。但是呢,敢說自己這個技能非常好的財務人員恐怕不多。爲啥呢?因爲會計覈算的水平是會影響企業的稅負高低的。降稅這個事兒就不屬於每個財務人員的必備技能了,在未來的大環境趨勢下,幫助企業降低稅負可是高含金量的高技能工作呀,很大一部分財務小夥伴們都還在努力地摸索和學習當中。

不當的會計覈算會導致企業多繳稅,所以,一個財務人員降稅的水平如果很高,那麼也可以間接地證明會計覈算的技能也是棒棒噠。這次咱們就來叨咕叨咕,哪些會計覈算容易處理不當,爲什麼你的會計覈算會導致多繳稅?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目前企業多繳稅的情況比逃漏稅的情況更嚴重,曾在網上出現過不同企業多繳稅的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一下作爲參考:

國營企業:100%多繳稅,幾乎不逃稅;

外資企業(不包括假外資企業):93%多繳稅,65%逃稅;

民營企業:96%多繳稅;91%逃稅。

左手逃稅100塊,右手多繳1000塊的糊塗賬比比皆是,多繳稅真的就是跟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相關,與會計覈算相關。

每一個企業都有利潤表,簡單來說,利潤表無非就是收入減去成本,減去費用,得出利潤總額。但上繳的企業所得稅可不是按利潤總額計算出來的,咱們每年彙算清繳的時候,會在這個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加減減,得出應納稅所得額,根據這個應納稅所得額纔算出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然而,大多數的企業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都比報表上的利潤總額要高。老闆可不管按報表上計算出來的企業所得稅是多少,也不管按應納稅所得額算出來的是多少,總之,老闆的要求簡單粗暴:少繳點,再少繳點!

雖然老闆的要求有點無理,但要滿足這個要求非常考驗財務人員的功力。如果真能會計覈算過關,做出一本好賬,確實是可以省稅的,關鍵在於細節!高手算出來的應納稅所得額可能比利潤總額還要低!我們來列舉一下企業經營環節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大家可以對照自查一下。

融資環節

1.企業支付的利息,沒有取得正式票據,不能稅前扣除。

2.借給關聯企業的錢,會加高增值稅及增值稅附加,以及所得稅。(可以變通爲存單質押貸款,不繳稅;如果木已成舟,則年底之前用各種款衝回,或者開承兌匯票來"還款")

採購環節

3.費用不要發票;(業務人員經常爲了省一點點錢而不要發票,其實反而多繳稅。)

4.材料等成本不要發票,設備等固定資產不要發票。(通通都要納稅調增)

5.第三方開的普通發票,不能增值稅進項抵扣。(委託收、付是陷阱)

銷售環節

6.買一送一(或買一送大獎,如買房送車)的陷阱。(不如打折或返點)

7.業務招待費的配比和分流不當。

管理環節

8.損失未及時認定,不能稅前扣除。

9.管理不善形成盤盈。(本來就是自家的,愣是變成了多出來的,要繳稅)

10.各類補貼款,因爲政策不熟悉,導致納稅。

11.投資收益搞成了借貸,收益要納所得稅。

12.幫公司之外的人報銷費用,被納稅調整。

13.個人油貼、電話補助等被繳個稅,非公司戶的車輛費用報銷被納稅調增;

14.費用列支錯誤,像會務費列成了培訓費或招待費;可以由經銷商直接開支的費用,卻由公司自己開支。

15.低級錯誤:預收款久掛賬,被稅務認定爲未確認收入,納稅加罰款,後來卻又確認一次收入。

資產持有環節

16.自用房產稅,年年多繳。

17.出租房產,直接出租,年年多繳房產稅。

以上,大家多琢磨琢磨,看看自家企業的賬有沒有中槍。會計覈算做不好,不僅會導致多繳稅,還容易會招致風險。那如何做好會計覈算工作,打造一本好賬呢?這裏給大家提三點:

1、規範業務

財務人員要積極與其他部門互動,在業務第一經手人這個源頭規範,在賬外處理好。

2、構建證據鏈

這個是最難的,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降低稅負的根本。賬前處理的基本邏輯是三流合一,即貨物流、發票流、合同流要一致,而非資金流。我們可以舉三個反面小案例:

A企業利潤偏高,財務人員多結轉成本,導致庫存不夠,虛擬暫估入庫,暫估金額和掛應付賬款金額偏大。(不能因爲控制利潤而隨意暫估入庫)

B企業老闆個人跟銀行借款爲企業提供資金,並跟企業收取利息用於歸還銀行利息,會計做賬老闆借款利息,沒有扣繳個人所得稅。(老闆冒風險給企業借款,還得額外繳個稅?這個要自己構建憑據,寫好說明摘要。)

C企業應收款與預付款同時過高,因銷售無法開票,所以導致採購不需要票。(這邊不做收入,那邊不要發票。)

3、通曉政策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稅法政策、準則、規範是咱們財務人員必須的知識儲備,做好這些知識儲備,就可以對企業的會計覈算進行漏洞大排查,這樣能省下非常可觀的一筆稅。這裏也給大家列舉幾條,以供參考。

1.資產計價(材料是先進先出法還是後進先出法?資本化好還是費用化好?)

2.各種費用標準與預算結合(有無超標費用)

3.捐贈(是否符合公益捐贈標準?老闆是否誤解?)

4.研發費用(高新技術、加計扣除)

5.政府補助(背後是否有約定有協議,要不要納稅?)

另外,有時候迫於老闆的要求,不得不做一些有風險的賬。咱也不能沒有立場,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面對稅務局的時候在能稅法上理論出個對錯,自圓其說,得像對簿公堂的律師一樣爲公司爭取更多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