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家長其實也不大關心孩子的學習,不關注孩子的課本,否則看到孩子課本這麼破了怎麼會不糾正不修復呢。記者當天中午就到杭州一所公辦小學和一所民辦小學,針對同學們的課本做一個隨機小調查,分別選擇了一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各一個班,請孩子們把語文課本和數學課本拿出來看一看。

子們平時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到底是怎樣的?想必家長們都很好奇,但卻無從得知。

其實,想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並不難,掌握以下這些“新套路”,讓你變得無所不知。

1

大部分男生課本都出了“狀況”

杭州一位資深小學班主任聯繫記者:“現在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家長們可以翻翻孩子們的課本、作業本,比較下同班其他孩子的情況,一個學期下來差異非常大。

有的孩子課本還跟新發的一樣,平平整整,有的已經嚴重脫頁卷邊,再細問一下,這些小細節真的可以直接體現孩子的學習情況……”

記者當天中午就到杭州一所公辦小學和一所民辦小學,針對同學們的課本做一個隨機小調查,分別選擇了一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各一個班,請孩子們把語文課本和數學課本拿出來看一看。

先到了四年級某個班,小朋友們麻利地把自己的課本擺在了桌子上。基本上每個同學的課本都包了書皮,但是男女生課本保存好壞,差別真的非常明顯。

先說說男生,大多數男生的課本都出現了“狀況”,有的簡直慘不忍睹。每個男同學的課本,都有點黑乎乎。

有的書脊破損,快要散掉了;

有的書本封面皺褶非常厲害;

有的書本已經不能放平,整本書都有點彎曲了。

比起來,女同學的課本就要好很多啦,都比較“白淨”。一本本放在桌子上,雖然可以看出來已經有點舊了,但還是顯得整整齊齊清清爽爽。

一位坐在第一排的男生,他的語文課本損壞得比較厲害了。封面已經有缺角,書角和很多書本內頁已經卷起來了。數學課本,損壞也比較嚴重。

三年級和一年級的調查也差不多,總體而言:

✔ 一年級小朋友課本總體上保護得比三年級好,三年級的又比四年級好。

男生課本損壞比女生厲害。記者隨機拿了幾本封面皺巴巴、書脊破損、亂塗亂畫的課本,一看都是男生的課本。

2

爲什麼課本會傷痕累累?

課本怎麼會變成這樣?

一位男生舉手發言說:

“每次我做作業煩躁的時候,就會快速地翻課本。”他拿起來自己的語文課本,一頁頁快速地翻過去,嘩嘩有聲。“就這麼翻,有時候書就被翻壞了。”

另一位男生說:

“有時候家裏喫好東西,沒有擦手,我就去翻書了,然後時間長了書頁就變成黑乎乎的顏色了。”

還有一位男生說:

“我上課的時候容易發呆摳書本,慢慢地書本就被我摳壞了。”

語文和數學課本相比,數學課本的破損程度明顯高於語文課本。

一位小朋友輕聲說:

“我上數學課容易走神,一走神就開始搓課本。”

還有男生調皮地說:

“數學課本被‘摧毀’得嚴重,那是因爲數學課本利用率高啊,時常要做題,塗塗改改就‘慘不忍睹’了。”

3

課本好壞跟學習成績什麼關係?

課本保護得好壞,跟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沒有關係?

杭州記者隨機調查的幾個班級,這些班的班主任都認爲很有關係。

那麼,有什麼關係?

一位四年級的班主任直截了當給出答案:

我教了好幾屆學生,基本都是這樣的規律。

有的孩子每門學科的課本、作業本都愛護得很好,翻他們的書本就是一種享受,這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強,學習的自主性也很突出,學業成績普遍都在前列。

相反,那些書本揉得面目全非的學生,絕大部分自控力差些,學習能力也比較弱。

從我們班看,女生的學習習慣總體優於男生,學習表現也好一些,她們的課本保護得也比較好。

那些課本破舊的學生,學習成績也相對差一點。但這個事情不是絕對的。

有一位課本保護得最不好的學生,他學習成績倒還不錯的,但是他個人行爲習慣並不好,心情不好就會'蹂躪'課本。

另一位班主任說:

這個現象,我也觀察很久了,這個細節直接體現學生的學習習慣。

有條理的孩子,一般比較大的書,放在書包底部,小的書,放在前面,不會亂,有的從低年級開始就懂得用文件袋分類裝各學科的課本和作業,他們找東西的速度非常快。

那些學習馬虎的同學,書本都是隨意一塞,書本很容易被弄破。平時翻找作業也要半天,丟三落四,效率非常低。

成績一般的孩子,不大會愛惜自己的課本。

有些家長其實也不大關心孩子的學習,不關注孩子的課本,否則看到孩子課本這麼破了怎麼會不糾正不修復呢?

從課本的保護好壞,可以看出孩子的行爲習慣好壞,還能看出家長對孩子學習是不是重視。

一位女老師說:

“一年級的孩子是一張白紙,還沒有規範學習的概念,有時上課高興了,在課本上會畫各種圖形,從課本上的各種塗鴉,也能立刻看出孩子學習的專注度。”

當然 ,也有老師認爲這個說法過於絕對:

這其實有一定道理,但還是調侃性爲主,用課本受損程度來確定孩子開小差程度,並不絕對。

家長快速瞭解孩子在校情況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跟老師溝通,打電話、當面瞭解...

4

孩子上課走神試試這些方法

如何才能讓孩子上課不開小差、不走神呢?

孩子在課堂裏坐着,家長也看不見,只能靠老師?可是,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老師也不是三頭六臂,每分鐘都能看到你家孩子有沒有走神啊?只能靠娃自覺了?

其實,幫助孩子提高上課的專注力這件事,家長並不是束手無策,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資深教師給出了專治上課走神的幾個妙招,家長可以馬上用起來,效果立竿見影!

✎ 課前做預習

提醒孩子做好課前預習。

事實上,一些有經驗的老師會把預習新課作爲一項必做的作業佈置在家校聯繫本上。而這個預習不僅僅是告訴孩子預習兩個字就完事了,還會給出具體的預習任務讓孩子完成。

比如,課長家孩子的語文老師,有着十幾年教學經驗。每個學期上新課前,會讓孩子用一張小紙條抄下預習新課的步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圈出課文裏的生字;使用新華字典查本課需要會寫的生字並標出部首、筆畫、首字母等等…………

這樣的預習習慣,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等到中高年級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這樣的預習步驟,其實家長在家裏也可以引導孩子完成。預習新課爲什麼能提高孩子的上課專注力呢?

老師告訴我們,孩子適度提前瞭解老師第二天講課的內容、重難點,聽課時會根據老師講課的進度,調整聽課心理狀態,重點問題集中精力,次要問題適度放鬆。

孩子帶着問題聽講,也可有意識地尋找問題,發現異點,激發聽課興趣;另外孩子會更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

✎ 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舉手回答問題這個簡單的動作,有些低年級的學生家長偶爾還會跟孩子強調一下,可是越是到了高年級,課程難度越大,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卻越忽略了這一點。

很多老師發現,上課積極舉手的孩子,很少有開小差的情況。

上課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說明孩子至少明白了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了一番快速思考,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越是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越是能夠緊跟老師講課的節奏,越能夠獲得老師的關注,孩子的聽課質量也就越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而能夠積極舉手參與課堂互動,不管有沒有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在等待被叫的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就會自然而然地緊張起來,神經系統會更興奮,能夠大大緩解聽課帶來的“聽覺疲勞”。如果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不論答對與否,學生都能夠至少大半節課不走神。

所以,作爲家長,平常應當多鼓勵孩子上課積極舉手。也可以和老師交流,請老師鼓勵孩子舉手。若能堅持做到這點,孩子不僅上課專注力提高,表達能力也會變得更好,整個人也會更加自信。

✎ 上課做筆記

有時候,孩子上課走神也不能全怪他們,老師的專業水準也起決定性作用。

有的老師上課的方式豐富多彩,一會兒讓孩子跟着朗讀,一會兒在黑板上版書,讓孩子們跟着抄寫,一會兒講一個例子,一會兒說一個笑話,一會兒點名讓孩子回答問題,聲音抑揚頓挫。

聽這樣的老師講課,當然比扎橡皮有趣多了!可是,如果老師上課講課的方式很單調,孩子們走神的幾率就大得多,選擇玩橡皮、轉筆也不足爲奇了。

怎麼辦呢?得想辦法讓孩子學會自己調節神經的興奮水平。上課做筆記,就是一個這樣的好辦法。

孩子通過寫字的手部動作,可以調節神經,緩解聽覺疲勞,讓孩子的思維更長時間地保持在“聽課”上。

同時,因爲上課時間緊,孩子不可能記錄下老師講的全部內容,他必須對內容有選擇地記錄,那麼就要在大腦裏對聽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挑選疑點難點,判斷是否必要記錄下來等等。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都有助於防止孩子上課走神。

✎ 多運動

很多孩子上課走神,專注力不夠,其實是運動量不夠課外的精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只好在課堂裏釋放。

韓國知名學習心理治療師樸民根曾經提過,孩子坐在原地不動,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停滯,會使注意力降低,反之,運動會使孩子的注意力提高。

運動是孩子創造快樂的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源泉。因爲孩子運動中,身體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被人稱爲“快樂激素”,讓孩子心情放鬆、愉悅,減少焦慮和壓力。

日本有一位小孩7歲,名字叫井田上二,被老師反映在課堂上經常盯着窗外看,這位小朋友每次被批評都很無奈:“我本來也想專心聽課,不知怎麼的就看窗外去了。”

井田的媽媽說孩子在家也常常三心兩意、專注力不足,有時候寫作業寫了一半,就跑廚房喫起了糖果,接着便把寫作業的事兒忘了。井田也因爲注意力不集中而憂心。

後來心理醫生建議給孩子參與一些體育項目,比如踢足球、籃球或者舞蹈,最好每天進行。最終井田和媽媽選擇了踢足球。媽媽本來擔心孩子踢足球太累影響其他方面的精力,但媽媽最終看到的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井田,專注力也變好了。

有一部EBS學術權威紀錄片《沒有不會學習的孩子》中提過,人類大腦有個部位叫網狀激活系統,能持續地向神經細胞輸送刺激,使孩子能集中精力於一個物體。

壓力大或擔心過多會讓這個部位的功能下降,注意力分散。而當孩子處於快樂舒適的狀況下,網狀激活系統最活躍,孩子專注力越高。

所以,孩子通過運動能讓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活躍,從而提高專注力,同時運動能給孩子帶來快樂情緒,快樂情緒繼而又能活躍網狀激活系統,最終有利於專注力提高。運動→快樂→專注力。

來源丨巴倫斯智慧課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