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让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甚至有些人还会嘲笑他们,说他们读的是“望天书”。什么叫“望天书”呢?就是不理解文字的意思,摇头晃脑望着天花板,只会傻乎乎地背诵。其实摇头晃脑的好处多着呢。

好处一:有一种节奏美,也有利于记忆。古代诗词都可以用来唱的,节奏感和音律感很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和李煜的《虞美人》,现在都能用唱歌的方式读出来。古人诵读时摇头晃脑、很有节奏感。用肢体的摆动配合自己的诵读习惯,有利于断句和背诵记忆。

好处二:有利于阅读。古人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印刷体书本也是同样。因此,看书诵读的时候确实需要来回晃。而且古人的书本以及书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他们需要摇头晃脑来断句,加深记忆。古人常说,读书是为了分黑白、懂是非、明句读,句读就是指的如何断句。

好处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还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古人读书摇头晃脑是一种习惯和读书时的动作,就像现在要求学生读书的时候要端坐一样。古代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都说现在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古代科举相比都不算什么。一般来说,古代科举一次只录取三百人左右,再之后就是孙山,名落孙山就是这样来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