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時搖頭晃腦讓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甚至有些人還會嘲笑他們,說他們讀的是“望天書”。什麼叫“望天書”呢?就是不理解文字的意思,搖頭晃腦望着天花板,只會傻乎乎地背誦。其實搖頭晃腦的好處多着呢。

好處一:有一種節奏美,也有利於記憶。古代詩詞都可以用來唱的,節奏感和音律感很強。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和李煜的《虞美人》,現在都能用唱歌的方式讀出來。古人誦讀時搖頭晃腦、很有節奏感。用肢體的擺動配合自己的誦讀習慣,有利於斷句和背誦記憶。

好處二:有利於閱讀。古人的書寫順序是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印刷體書本也是同樣。因此,看書誦讀的時候確實需要來回晃。而且古人的書本以及書寫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他們需要搖頭晃腦來斷句,加深記憶。古人常說,讀書是爲了分黑白、懂是非、明句讀,句讀就是指的如何斷句。

好處三:提神醒腦,緩解疲勞,還有助於預防頸椎病。古人讀書搖頭晃腦是一種習慣和讀書時的動作,就像現在要求學生讀書的時候要端坐一樣。古代讀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都說現在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和古代科舉相比都不算什麼。一般來說,古代科舉一次只錄取三百人左右,再之後就是孫山,名落孫山就是這樣來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