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1673年起兵反清之時,年齡已經61歲,與其同時代的傑出將領如多爾袞、豪格、鰲拜、多鐸、阿齊格等均已辭世,八旗兵已經逐漸腐敗不復當年之勇,這也是吳三桂敢於悍然起兵的底氣所在。吳三桂雖然用兵老道,籌措得當,取得了不錯的勝利,地盤從雲南擴大到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地,在雙方犬牙交錯的爭鬥中但吳三桂本人也是61歲高齡,精力不濟,起兵五年後死亡,導致軍隊失去了主心骨,死後三年後被徹底擊敗。
吳三桂在明末清初的表現,正應了三姓家奴這四個字,因爲他爲了個人權勢以及獨立的軍事指揮權,先後背棄了崇禎和李自成,轉向了清朝,只是因爲清朝更爲強勢且能保證其既得利益。吳三桂造反就是因爲在他看來,康熙撤藩導致其既得利益,也就是獨立的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指揮權全部喪失,雖然康熙拿出來大量的預算用來安置吳三桂和吳部官兵,也就是花錢買太平。
每當一個王朝基本穩定局勢之後,便會開始着手處理開國功臣。畢竟這個文臣武將,特別是武將,因爲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加上和開國皇帝個人關係很鐵,幾乎都會不尊重皇權。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已經是一個歷史規律了。相比於劉邦和朱元璋這種動刀解決的,劉秀和趙匡胤這種不動刀子的模式更加被後人稱道。單一的漢民族政權尚且如此,由滿人建立的清朝也沒有逃脫這個歷史規律。
在康熙眼裏,藩王吳三桂的脾氣秉性他是瞭若指掌的。就在吳三桂南方偏安一隅的時候,給了康熙足夠的備戰準備。康熙整合力量,恢復軍備,掃清各路反清障礙。面對吳三桂視而不見的狀況,康熙加緊跟進,最終將吳三桂給平了。吳三桂,一個藩王,也當了一把皇帝。在我們看來,吳三桂或許再努力拼鬥一番,整個大清都是他的。可在吳三桂自己看來,我建立了大周帝國,也當了皇帝,也有了自己的地盤,我覺得此生無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