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人被分爲三六九等,比如士農工兵商這五個階層,地位從高到低排列。而這些都是封建社會的陋習。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號稱天子就連自稱都是稱朕,藉此劃分與別人的不同,體現尊貴的地位。連皇帝死亡時也叫做駕崩,而不是說去世。

駕崩二字,駕字代指皇帝,因爲皇帝的馬車也是和百姓規格不一樣的,是威嚴高貴的;而崩字則指皇帝死亡,崩字帶有震動的意義,皇帝死時天下崩了,因爲皇帝自稱是天子,以神權來鞏固皇權,借天的名義拔高自己的地位,所以駕崩兩個字也用來代指皇帝的死亡。

上文我們知道了皇帝的死爲什麼叫“駕崩“,而我們來思考一下其他類別的人是什麼叫法呢?比如皇帝的長輩,太皇太后又是怎麼稱死亡呢?是不是也用駕崩呢?當然不是的,天子在古代永遠只能有一個,所以即使是皇帝的老爸老媽也不能用駕崩二字,那他們用什麼呢?他們死的時候往往用薨逝,而薨字也是必須有身份的人才能用,只有王侯這一級別的纔有資格用。

除了達官貴人之外,很多普通人死的叫法也各有不同。和尚死時稱爲圓寂,道士死時稱爲羽化,這又是爲什麼呢?同爲宗教人士的他們叫法爲何區別這麼大?這是因爲兩家教派的教義不同,高僧認爲死亡是去西方極樂,是去了另一個世界,所以他們自稱圓寂,借指此生圓滿去往了另一方世界,而道士的羽化也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家渴望飛昇,是對道士美好的祝願,希望他是飛昇了天界,長生不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