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稱自己是一個問心無愧的人,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施正榮則強調了自己成就了一個行業,「作爲中國光伏產業的企業家也好,科學家也好,我們要感到非常驕傲。」施正榮曾在尚德上市後對友人這樣說,2006 年,他以 23 億美元(按當年匯率計算約 186 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成爲當年的中國首富。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施正榮曾在尚德上市後對友人這樣說,2006 年,他以 23 億美元(按當年匯率計算約 186 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成爲當年的中國首富。

成年人在成功後,往往不會吝嗇對自己過去缺失的補償,作爲被領養長大的農村孩子,施正榮也是如此。成爲首富之後的他揮金如土——花 20 萬美元包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買十幾輛豪車,見不同的人開不同的車。

但這一切都隨着尚德的破產成爲往事,2013 年 3 月,他一手創建的無錫尚德提交破產保護申請,施正榮也一度消失在人們視線中。而據日前發佈的《胡潤 2019 百富榜》顯示,施正榮再次以 25 億元的財富重回榜單。

不過,這其中的起伏遠遠不是一句東山再起可以概括的。曾經,尚德二字被寫進無錫市的城市精神裏。後來,施正榮的名字在無錫成爲了一個尷尬的禁忌。

施正榮紀錄片裏的和平村

1963 年,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和平村的陳家生了一對雙胞胎。彼時,在食物匱乏的農村新出生的兩個男孩就是兩張喫飯的嘴,沒有其他辦法,雙胞胎中的弟弟被送給了河對岸的一家姓施的人家,後者給他取名爲施正榮。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據南方週末報道,6 歲的施正榮就開始幫養父母幹活賺錢,並在 10 歲時從鄰居口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從此,沉默、脾氣好、幹活勤快成爲了他作爲養子應該有的樣子。

但沒有人想一輩子待在農村,小時候的施正榮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鬧脾氣也與此有關,幹煩了插秧的他曾跟生母抱怨,「狗日的才插秧。」

爲了一舉考出農村,施正榮在 1979 年報考了一個偏僻專業。

求學時,努力讀書的回報總是實在可觸的。以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爲跳板,施正榮先後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求學,並得以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馬丁·格林教授,這爲他以後拿下十幾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打下基礎。

博士畢業的施正榮

在施正榮 20 多年的求學生涯裏,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成功的嚮往。在澳大利亞求學期間,施正榮和幾名研究生同學共同使用一輛二手車,但他們總能分辨施正榮何時開過這輛車,「因爲播放機裏總會留着一盒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之類的磁帶。」

博士畢業後,在導師格林的幫助下,施正榮成爲一個大學太陽能技術項目的研究所副主管。不出意外的話,施正榮會一直在學術這條路上走下去。

但這條路被一位突然到訪的無錫官員中斷了。

「不想一輩子都在實驗室和寫字間裏度過,想賭一把,失敗了大不了再找份工作。」抱着這樣的心態,2000 年,施正榮帶着 200 多頁的業務規劃書回國了,當時人們稱他爲施博士。

由無錫市政府控制的多家企業出資 600 萬美元佔公司75%的股權,施正榮自己出資 40 萬美元,尚德就這樣成立了,施正榮曾稱「尚德是市委市政府播下的一顆種子」。

開始的十年,一切都很順利。趕上全球氣候變暖被世界各國重視,作爲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變得炙手可熱,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立 5 年的尚德成功在紐交所上市。

施正榮在敲鐘現場

名利也隨之而來。施正榮在 2006 年成爲中國首富,被央視評爲經濟年度人物,美國通用電氣的高管曾把他和比爾蓋茨相提並論,英國《衛報》甚至將他評爲「能夠拯救地球的 50 人」之一。逐步成爲全球最大的多晶硅電池組件製造商的尚德,也成了無錫的一張城市名片。

人們很快發現了施正榮的改變,成爲首富之後,他僱用了 6 名保鏢 24 小時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從前不善言辭的他開始在各個論壇上侃侃而談,興起之時甚至可以唱上一段錫劇。他開始喜歡僱用背景更體面的員工,願意花 20 萬美元包一架公務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

事實上,那時並不是施正榮一個人的狂歡。2006 年,政府曾宣佈將再生能源作爲五年規劃中的一個支柱產業,看到機遇的人紛紛湧入。在施正榮的記憶裏,僅 2009 年的下半年到 2010 年半年的時間裏,全國就有 100 多個城市都在建光伏產業園,都在創千億的光伏行業。

在此助推下,光伏很快成爲可以和互聯網相媲美的最佳造富行業。在施正榮之後,苗連生的英利、高紀凡的天合光能、瞿曉鏵的阿特斯等紛紛在美股上市。其中,賽維的彭小峯更是以超過 400 億的身家成爲新一任中國新能源首富。

高紀凡曾被要求「以百米的速度跑長跑」,他說,「那個時候大家都在爭老大,爭不了全球的,就爭全國、全省的,因爲當了老大之後,書記和市長就會來看你,大會發言就會來請你,銀行就會來找你,給你錢。」

但爭來爭去的結果卻是產能過剩,光伏企業產品價格大跌——光伏產業最主要的原料是多晶硅,其價格則一度高達每千克 400 美元以上,佔整個光伏產業鏈 70% 的利潤——高買低賣讓光伏行業損失慘重。而從 2011 年開始,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美國和歐洲開始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展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則成爲壓倒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行業大雪崩來臨,包括賽維在內的多家光伏企業破產。

身在其中的尚德成爲第一家倒下的巨頭,令尚德危機暴露的則是一起欺詐案。2012 年 7 月 30 日,尚德發佈公告稱自己可能捲入了一場涉及金額高達 5.6 億歐元(約 45 億元人民幣)的欺詐案,受此影響,尚德股價暴跌,華爾街投資機構 Maxim Group 也隨即將尚德的目標價由 0.5 美元下調至 0 美元。

除此之外,尚德危機全面爆發之後,人們發現,施正榮在尚德體系之外,組建了包括亞洲硅業、鎮江榮德等在內的多家企業。據天眼查顯示,施正榮於 2014 年退出了鎮江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仍是亞洲硅業的董事。作爲施正榮的關係企業,亞洲硅業在 2010 年與無錫尚德簽署了總額爲 15 億美元、爲期 7 年的長期供貨合同。

危機爆發後,憤怒的股民對施正榮提起集體訴訟,指控公司高管爲實現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達 16.8 億美元投資資金,資金用途包括給施正榮個人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等。

以上種種讓施正榮的名譽蒙上了一層灰。但真正讓無錫政府失望的是施正榮的一個抉擇。在尚德最危難的時刻,他拒絕拿個人資產做無限責任擔保拯救尚德。2012 年年底,無錫高速公路入口處的施正榮巨幅宣傳照被悄悄撤下,第二年 3 月,尚德市值僅剩 1.5 億美元,5 天后,無錫市政府宣佈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

4 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施正榮說,「我過去所成就的事業,是基於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成的,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有好運,當然也有我自己的決策失誤,導致了尚德發展的挫折。」

他稱自己是一個問心無愧的人,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施正榮則強調了自己成就了一個行業,「作爲中國光伏產業的企業家也好,科學家也好,我們要感到非常驕傲。」

但施正榮並非一直如此自信。

離開尚德後,爲了重新找回獨立和自信,施正榮一個人住在澳洲,自己開車、買菜、做飯、洗衣服,「這讓我感到非常踏實。」他不喜歡別人稱他爲商人,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技術型企業家」。

2014 年,施正榮再出發,在他的全面支持下,原尚德高級副總裁龍國柱註冊成立上海羿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晶硅薄膜產品,這一次,施正榮不再是 CEO,而是技術顧問。

在他看來,作爲一個公司的 CEO,容易陷於具體事務當中。他苦笑道,「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挑戰,尤其對於企業家自己來說就是很大的挑戰。我就沒挑戰過去。」

這段話既是回答記者的提問,又像是和過去的自己對話。

在事業巔峯的 2010 年,施正榮曾被邀請去悉尼的一所大學做演講,一名學生問施正榮是否擔心中國光伏業日益加劇的競爭。他的答案是,「任何新行業都會吸引很多投機者,但經過大浪淘沙,一些人將被淘汰,可持續者才能留存。」

對於重登榜單的施正榮來說,未來無論是被淘汰還是留存,無疑都是一個新的挑戰和開始。

參考資料:

1.《激盪十年 水大魚大》吳曉波

2.《拋棄與被拋棄”——光伏首富施正榮的光影人生》南方週末

3.《“太陽神”施正榮的升起和隕落》路透

4.《施正榮財富七年蒸發186億 分析稱施正榮仍是隱形富豪》新京報

5.《施正榮:成就了一個行業,我無怨無悔》CCTV對話

6.《對話施正榮:離開尚德後的這幾年》能見Eknower

本文爲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