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漂白身份嫁入山村藏匿14年 汪清警方人像比對抓獲上海女網逃

爆料新聞、美食推薦、活動折扣

得知自己要被移交給上海警方的那一刻,已經潛逃整整14年的紀某對老家來的警察提出了一個請求:“到了上海,能讓我喫一口‘蟹殼黃’嗎?逃得太久了,我已經記不清家鄉的“味道”了。”11月4日,汪清縣公安局將網上逃犯紀某移交給上海警方。臨行前,她深情地望了一眼丈夫和兩歲的兒子,轉身登上了押解的警車。

言辭閃爍  細心民警入戶發現端倪

今年10月31日,汪清縣公安局春陽派出所副所長王強帶領民警在轄區開展“一標三實”登記覈實工作,當登記到居民安某家時,發現安某的妻子蔣某爲黑龍江戶籍人口,1982年出生,遂讓其出示身份證對其身份信息進行登記覈對。

拿到身份證後,民警發現蔣某除了本人實際年齡看着比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年齡偏大外,並無不妥之處,與夫妻二人攀談之中,民警總覺得蔣某這個黑龍江戶籍的人說話卻有江浙滬地區方言的口音,當民警問起是否在江浙地區有着工作生活經歷的時候,丈夫安某異常興奮,直呼妻子曾是那邊上過大學的“高材生”,因爲想在父母身前盡孝纔回到東北,機緣巧合“鳳凰”飛進“雞窩”,嫁到農村與自己生活。

安某的這一番“炫耀”並未引起民警疑心,但在這一過程中妻子蔣某卻情緒突然緊張無比,直覺上讓民警覺得這裏面似乎有什麼蹊蹺,遂又與蔣某進行了簡單溝通,發現妻子蔣某在描述在南方學習時的過往經歷言辭閃爍,很多地方存在紕漏,是學歷生活上誇大其詞騙丈夫,還是身份信息有問題?王強決定以需要回所進行暫住人口登記爲由,將蔣某請回春陽派出所進行進一步調查。

人像比對  她與網逃相似度到達95%以上

在春陽派出所,民警對蔣某進行信息採集,在照相、指紋、唾液採集中,再次發現蔣某異常緊張。在暫住人口登記時,蔣某聲稱自己是漢族,1982年出生,黑龍江七臺河人,大學文化。這些信息與公安網人口信息與並無差異。

身份信息雖然無誤,但其情緒反常讓人感覺蹊蹺。幹過刑警、緝毒警的春陽派出所所長劉旭一面穩住蔣某,一面將信息採集數據和照片發送給汪清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協調刑警大隊對該人軌跡進行了研判分析。

不久後刑警傳來消息,蔣某的信息採集各項數據竟然與黑龍江籍網上逃犯紀某某(1977年出生)軌跡信息高度重合,通過人像比對,發現兩人數據相似度竟高達百分之95.75。隨即對蔣某展開詢問。

組織賭博 漂白身份潛逃山村14年

在強大心理攻勢和相關技術數據佐證的情況下,化名蔣某的犯罪嫌疑人,面對警方訊問下,心理防線被攻破,主動交待自己就是網上通緝的逃犯紀某。

據犯罪嫌疑人紀某交待,她是1977年出生,蒙古族,文化程度只有初中,籍貫在黑龍江省七臺河,自幼在上海生活長大。之所以要“改頭換面”漂白身份,是因爲自己和前男友秦某曾在2004年因參與組織賭博,被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打擊,前男友秦某被抓後鋃鐺入獄,自己面臨被警方通緝的情況下潛逃,因爲其母親姓蔣,就利用了當時戶口管理上的漏洞辦理了“蔣某”的戶口,漂白了身份。

2017年,紀某嫁到了吉、黑交界的汪清縣春陽鎮某村,過起“冒名頂替”的生活,在她看來,擁有了一個新身份,再編制出一套自己的曾經的生活軌跡,嫁到農村隱姓埋名一輩子,雖有不甘,但起碼能躲過牢獄之災,與丈夫一起務農教子,也算不錯。哪成想,派出所民警能從細枝末節看出端倪,又運用科技手段查出她的真實身份,讓潛藏14年的她落網歸案。

   紀某悔恨一失足釀成千古恨,自己犯下的苦果要讓愛他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去承擔妻子入獄、孩子沒孃的結果。民警告訴她,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勸她在法庭好好交待罪行,審判結果出來後,坦誠面對,加快改造,早日出來與家人團聚。

(來源:汪清縣公安局延邊發佈)

廣告業務微信:xiaoaobuqu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