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擔保、抵押,銀行等金融機構要考慮“壞賬”、“不良”的風險,中小微企業發展頻頻受制於融資難。

因爲創新化解企業融資難,近日,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裏突然“火了起來”: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山東德州創新的“無還本續貸”業務,因解決了小微企業需要通過民間借貸拆借高息資金償還銀行貸款的問題,被作爲正面案例在央視播出。

那麼,什麼是“無還本續貸”?藉助政策和監管之手能否讓企業、銀行實現雙贏?圍繞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惠州有哪些創新實踐?

南方日報記者 張昕

1 多地推“無還本續貸”新策

對企業而言,以往貸款到期後必須先還款才能再貸款。爲了還款,企業必須先籌集一筆資金,甚至通過民間借貸拆借高息資金,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

也正因如此,山東德州當地銀監局和中小企業局合作,由中小企業局選出一批經營、信用良好的企業開展“無還本續貸”試點。

其實,“無還本續貸”並非新鮮事物,也不是德州的首創。

早在2014年7月,原銀監會發布的《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以下稱《通知》)中要求,銀行應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對流動資金週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以辦理續貸,提前按新發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

根據《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意續貸的,應當在原流動資金週轉貸款到期前與小微企業簽訂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擔保的簽訂新的擔保合同,落實借款條件,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允許小微企業繼續使用貸款資金。

換句話說,“無還本續貸”的對象是小微企業,本質上屬於“借新還舊”,但其設立的初衷是爲了解決小微企業的“倒貸”問題,減輕企業貸款成本。

“續貸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企業不用找錢還貸款,也不用"過橋"貸款,但企業可能會產生對續貸的依賴;對銀行來說,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的產生,但也容易成爲銀行掩蓋不良的工具。”惠州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公司部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無還本續貸”對企業來說是利好,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

無獨有偶,在德州推出“無還本續貸”幾乎同時,河北銀監局出臺了全國首個銀行續貸小微企業的文件——《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的指導意見》,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以新發放貸款結清原有貸款。

按照這份《指導意見》,對流動資金週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經其主動申請,商業銀行可以提前按新發放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審覈合格後可以辦理續貸,即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運作。

事實上,在2014年7月銀監部門頒佈《通知》發佈多項“鬆綁”措施後,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都在嘗試着用“無還本續貸”解決小微企業“倒貸”問題。

記者通過走訪和梳理發現,在過去幾年裏,對個別信譽較好,正常經營的穩定客戶,到期續貸也成爲了一些商業銀行的做法。以工行爲例,其推出的“網貸通”模式,就是最早實現了讓小微企業可通過網絡自助完成循環貸款申請,並在通過年審以後可以自動延長借款期限。

2 享政策“紅利”需進入“推薦範疇”

同樣是在2014年,結合《通知》要求,惠州通過對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進行整合,成立了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截至今年6月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500萬元,企業可藉助基金的“放大”作用獲得銀行的貸款。

類似的做法還有今年6月成立的惠州市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基金首期規模5億元,以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來自惠州市經信部門的數據,目前已有460多家企業經過審覈進入了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企業數據庫,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支持299家企業獲得貸款22.5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想要拿到基金貸款,前提是經過推薦、審覈進入企業數據庫,而同樣的門檻也出現在了此次德州“無還本續貸”中,必須有“中小企業局的推薦才能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

"續貸"最關鍵是審覈是否嚴格到位。監管部門規定,對於"無還本續貸"的企業要滿足一系列條件,但市場還是擔心在實操過程中可能會有風險。”國泰君安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爲,嚴格的監管和對稱的信息將成爲企業能否享受政策紅利的核心。

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惠州調查隊對惠州小微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小微企業融資難首先是銀企信息不對稱。調查中,只有16.7%的小微企業可憑自有物業、動產、設備抵押獲得融資,47.6%的企業認爲可憑良好信用狀況獲得融資,34%的企業表示暫無任何資源作爲融資條件。

對於這34%的小微企業來說,不僅銀行不會輕易向其授信發放貸款,進入政府部門的“推薦範疇”或是納入到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企業數據庫幾乎不可能。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顧雷認爲,目前各地創新模式爲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仍存在監管方面的缺失,商業銀行也應該採取審慎的態度對待,待銀保監會出臺具體監管和辦理條款後,明確了條件、期限等內容,在此基礎上,科學商定具體貸償方式,才能從制度上保障更多的小微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

作者:南方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