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的最後,居然是蘇大強的“悔”意,之所以這樣表現,是因爲他的病——阿爾茲海默症。這種離老年人越來越近的“疾病”,其實離我的身邊不太遠,特別是有機會做些公益活動,去社區、敬老院看到這樣的老人家,除了能夠給予一些安慰與同情,更多的是總會思考這種病是如何患上的,如何預防纔會能夠減少這類降低“智商”的疾病?

如果按照心理發展路線猜一猜的話,或許年輕時沒有“真我”的蘇大強並不是不想保護受到媽媽嚴厲指責的蘇明玉,但礙於那個時代家庭觀念與媳婦的嚴厲,蘇大強不敢與妻子爭辯,爲了避免雙方把他夾在中間,瞪眼看不見,在場也聽不着就成了他最“慫”樣煉成的無奈選擇,大腦的智商就用在了最簡單的僵化方式,即不停不看不想也不同情不指責,反而自已成爲被指責者。就像一個長得高高大大,卻特別窩囊的“男子漢”。時間久了,漸漸地就把曾經的喚起情緒的感受壓抑在潛意識之中,自已身在其中心卻被隔離在外的“糾結”狀,也不得不適應這種現狀。他的適應變成了妻兒子女的忽視狀,特別是蘇明玉的埋怨之意長長久久。

現實的家庭生活環境雖然能夠走過來,但是可以帶着妻子把大兒子培養的“長臉”光環在他人面前卻可以讓他很得意。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是在家裏窩囊,越是想在外人面前得意洋洋,也就越是容易輕信他人。比如,他和保姆的關係,只是因爲保姆侍候他,這個時候他還是很有一種主人感,但當保姆小蔡誇獎他的時候,這可是從未有人把他當回事,所以無需用壓抑狀來釋放真我,可真是“愛情”無敵。卻不料,小蔡只是爲了看上他的錢與房子,明明被兒女都能識破,但卻更相信保姆。溫暖能夠融化從未被當回事的感覺,那力量自然強大。

當明玉把他接回家時,看着如此富裕豪氣的生活時,蘇大強開始享受生活時,開始想給予明玉父愛時,卻發現自已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他此刻才真得想到兒女,想到不給兒女添麻煩,開始自已去治病,和在二兒子家的任性無度截然相反。熟悉的環境會讓阿爾茲海默症延緩,特別是蘇大強開始將年輕時"真愛“無需在意識層面的”嘴硬“來控制自已了,把自已曾經對明玉的願望變成真實行動,那些深刻對女兒愧疚的記憶被喚起,把曾經不容易私藏起來的小金庫100元錢,拿出來給明玉買曾經那麼渴望想得到的練習冊,一種曾經父愛內心的”柔軟“讓人淚崩,真情的流露最能化解曾經的怨煩,而這一切都是在意識強硬慢慢失去之時。

真正讓人思考的就是看看那些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是不是與曾經的美好願望一直在壓抑之中不能表達而導致,當然這可能是一種心理因素,雖然不能從醫學上解釋,但疑惑中可能會告訴我們學會適時表達自已的願望或者把愛付諸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