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安葬秦始皇的陵墓,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还是能够屹立不倒,尽管有许多的人想要打开秦始皇陵,盗取其中的宝贝,然而无数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联想到《史记》中的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因此人们在针对要不要打开秦始皇陵充满了疑惧,担心在打开皇陵之后,大量的水银外泄,会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这样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p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君王之墓都是一个大宝藏,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能够挖掘一个帝王的陵墓,那么收获都将是巨大的。
对于现代考古学来说,君王墓也是了解历史发展走向的最好方式。
特别是一些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的皇帝身上,要是能够找到他们的陵墓,并且进行合理的发掘和保护的话,那么就会得到许多有用的资料。
秦始皇陵,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让后世的无数人都位置景仰。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秦始皇都是一个暴君,用最严厉的刑法来统治各国的民众,用统一的法度来让所有人都服从。
然而在考个学家和历史学家眼里,秦始皇绝对是一个神迹般的存在。
作为安葬秦始皇的陵墓,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还是能够屹立不倒,尽管有许多的人想要打开秦始皇陵,盗取其中的宝贝,然而无数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
即便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还是不敢去打开秦始皇陵。
甚至连德国的专家在用核磁扫描之后,都极力阻止大家去打开秦始皇陵。还表示:危险,不能开!
这里面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呢?
strong第一个原因:出土的文物不易保存/strong
由于秦始皇陵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的很多随葬品都经历了千百年,早已经习惯皇陵中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分等等,如果贸贸然与外界接触的话,这些既定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而这些随葬品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原来的样子。
类似的案例就曾经出现过。
明定陵是明代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在1956年-1957年期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就对定陵的地下玄宫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而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并且修葺了地上的古建筑。
1959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在原址上修建了定陵博物馆。
然而,后面的事情却变得有些不可控,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管理上的疏漏,定陵的出土文物很快就风化了,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所以后来的考古学家在发掘古墓的时候都会加倍小心,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秦始皇陵由于年代久远,想要挖掘的话就必然牵扯到更多的保护性难题。
就目前已经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来看,很多兵马俑的表面都已经被风化,再也不是当初修造时的模样了。
strong第二个原因:发掘的过程充满了危险/strong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世界上的很多科学家都齐聚秦始皇陵,想要一窥秦汉时期的盛景。
德国的一群科学家带着先进的仪器也加入了考察的队伍,在通过核磁扫描之后,他们发现秦始皇陵的更深之处存在着大量的汞元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银。
联想到《史记》中的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因此人们在针对要不要打开秦始皇陵充满了疑惧,担心在打开皇陵之后,大量的水银外泄,会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这样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皇陵里面除了水银之外,还存在着许多精妙的机关,假如在没有相关图纸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发掘的话,可能会面对各种暗器的杀伤,这样势必会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必然将会是非常地巨大。
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掘可能一个存在极大破坏性的秦始皇陵,还不如让其安安静静地躺在骊山脚下,接受世人的万世瞻仰。
strong小结/strong
发掘埋藏在地下的文物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但是如果不能够好好地保护的话,还不如先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再说,等到我们的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时候再进行考古和挖掘工作。
如果陵墓里面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危险,就更没有必要去惊扰古人的清梦了,大家说是吗?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