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刃出鞘》作爲一部合格的懸疑、推理電影,除了帶有懸疑、推理色彩之外,片中暗藏的大家族內部的利益爭鬥、大孫子謀殺作家、以及作家對於整個家族的寄語,讓這部電影在展現恐怖氛圍的同時,也呈現出了一層厚厚的親情色彩。但不管是評分很高的《利刃出鞘》、還是票房很高《唐人街探案》,其實都是讓製片方看到了懸疑、推理影片更多的可能性,從而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懸疑、推理片。

最近電視劇開始流行一種懸疑、推理風,不管是之前的網劇《大宋少年志》、《唐人街探案》,或者是現在熱播的《重生》、《獵心者》、以及《民國探案》,還是即將於4月1日播出的《成化十四年》,都讓對“懸疑、推理”感興趣的觀衆興奮不已。

而提到近期的懸疑、推理電影,除了陳思誠未能如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之外,就不得不提已經於2019年上映的《利刃出鞘》。這部電影雖然在中國大陸只獲得了2億元的票房成績,但是豆瓣8.2的評分、以及提名第9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都足以說明影片的品質。

那麼,這部“叫好不叫座”的《利刃出鞘》,究竟有哪些看點呢?

推理、懸疑色彩濃厚

作爲一部以推理、懸疑爲賣點的電影,《利刃出鞘》在這上邊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影片開始於一座神祕古堡的“殺人”案件,一個知名作家的離世、一個神祕偵探的到來、以及一個被認爲是“兇手”的小看護,讓這場兇殺案就這樣看似簡單的開始了。

而隨着劇情的展開,這部影片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反轉,先是被認爲是兇手的小看護,變成了全片唯一的無辜者;接着是看似無辜的作家一家人,因爲各種家庭內部矛盾,變成了嫌疑人;最後更是演變成,殺死作家的,其實是作家自己。這一連串的反轉劇情,讓觀衆各種猝不及防。

家族親情、長者對於後代的希望

《利刃出鞘》作爲一部合格的懸疑、推理電影,除了帶有懸疑、推理色彩之外,片中暗藏的大家族內部的利益爭鬥、大孫子謀殺作家、以及作家對於整個家族的寄語,讓這部電影在展現恐怖氛圍的同時,也呈現出了一層厚厚的親情色彩。

雖然作家是自殺身亡,但是不管是他的兒子、兒媳婦、大女兒還是孫子,都是間接殺害作家的兇手。因爲他們的貪得無厭、他們的碌碌無爲,讓作家不得不想出這樣一個辦法,重燃他們的雄心壯志。也許正如作家希望的那樣,只有重燃他們的鬥志,才能夠保證家族日後能夠長久發展。

諷刺氣味十足

而令《利刃出鞘》名聲大噪的原因,是因爲這部電影諷刺了美國當今的社會現狀。在電影中,作家一家可以看作是美國的精英人士,而小看護則正像她劇中的出身一樣,是移民過來的“後來者”。但是當有一天,這些後來者通過自身的善良、努力獲得認可的時候,這些精英人士卻認爲後來者竊取了他們的果實,於是對這些人進行了各種瘋狂的打壓。

但是事實上,往前追溯幾十年、幾百年,會發現其實這些精英人士也如同小看護這些“後來者”一樣,也不過是移民過來、然後一步一步打拼起來的而已,他們在本質上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現在這些後來者循着他們的道路努力發展的時候,卻遭受了這些所謂精英人士的打壓、迫害,這簡直就是一種對所謂精英人士赤裸裸的諷刺。

雖說《利刃出鞘》在上映的時候,僅僅獲得了2億元的票房,相對於陳思誠動輒十幾億的票房相比,可謂慘敗。但是這部影片折射出的社會現實、對社會的諷刺,其實是遠高於以“搞笑”著稱的《唐人街探案》的。

但不管是評分很高的《利刃出鞘》、還是票房很高《唐人街探案》,其實都是讓製片方看到了懸疑、推理影片更多的可能性,從而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懸疑、推理片。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