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称冀州,禹贡九州之一,所以河北也简称为“冀”。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作为京城边上的一座城,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河北省省会会石家庄

众所周知,每个省的省会一般都是集经济,政治,军事于一身的地方,是这个省的门面。虽然河北建省比较晚, 但是省会的却在频繁改变,可以堪称中国最“多变”的省了。清末民初:省会的出现及初次确立

(1)邯郸市大名县

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河北就成为了防护京城的重要地区。明朝将河北地区称为北直隶,即意为河北直接隶属中央管理,是保卫王朝中枢的最关键一道防线,也是保证中央政府用度开支的经济自留地。至清朝顺治年间,顺治帝在1659年将河北设置为直隶省,巡抚驻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河北省历史第一个省会诞生了。

“孤军深入”的大名府

但是我们细观地图会发现,邯郸下属的大名县地处县地边缘,与河北城市并没有多少联系,和京城联系也不是很大。那为什么顺治帝会选择此处做直隶省省会呢?原因是因为大名府是直隶,山东和河南三省交界处,曾作为三省总督办公场所,选作省会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二次利用。

(2)保定

但是日子久了,大名府不便之处也就多了,到了雍正时期,清政府领导决定更换省会,那么该选哪里呢? 于是保定这座城出现在清政府的眼里。

从地图上看,保定这个城市处于河北的中心位置,,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不仅历史悠久,且拥有良好的地势,利于经济发展。

保定府

保定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上游,大清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水系上游为拒马河,自张坊出山口以下分为南、北拒马河。北拒马河在涿州市境内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汇入后称白沟河;南拒马河在定兴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白沟河、南拒马河在白沟新城汇流,北支洪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入东淀。南支水系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府河、漕河、萍河等,均汇入白洋淀,南支洪水经白洋淀下口的枣林庄枢纽入东淀。境内水系的最大特点是呈扇形分布,自成水系。(看过《小兵张嘎》的朋友应该有有注意过白洋淀吧,那里密集的芦苇丛以及清澈的河水。)

水网密布的白洋淀颇有点江南水乡的感觉

在土地方面,保定更是优势十足,保定境内主要以山和平原组成,其中平原占据50.3%,十分适合发展农业经济,此外,粮食耕种、交通运输、城市拓展都需要平原提供的土地保障,所以作为首都南大门的保定成为了新省会的不二之选。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废大名府改保定为直隶省(河北)省会,保定也因此拉开了它作为正统省会的历史。

(3)天津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失效,海港关口被迫打开,晚清政府逐渐对海洋权益重视起来,外国势力也逐渐从沿海城市登陆我国,直隶总督也常常需要去天津口岸去处理涉外事宜。因此保定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不少,此外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立了“都统衙门”,作为殖民统治直隶的核心。(这个机构后来被袁世凯继承)。所以清政府决定将天津作为直隶省(河北)新的省会,毕竟要将敌人拒绝于渤海之外。

历史“名场面”: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即今天的天津港

于是天津成为了新的省会,直到民国早年,天津都一直是直隶省会。(虽然河北境内有个秦皇岛,但是距离京城太远,也就很难被考虑进入新省会的候选名单。)民国年间:天津-保定-天津

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孙先生建立了中华民国,首都位于南京。1928 年 6 月 20 日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按照唐代河北道的名称,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又以冀州之地简称其为“冀”。北平、天津设为特别市,直接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听命于国务院,而省会则设于保定,并且要求河北省会尽快搬迁。保定再一次荣登河北省会之榜。

1912年在保定创立的中国第一所陆军军校:保定军校

但是由于保定在中国进入海洋时代后的几十年里,不断衰落,此时已经“房屋年久失修,设备不全”,难以承担省会的重任,既然如此,为何民国政府还执意要把保定捧上省会之位?

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位大人物,蒋介石与阎锡山。这两个人一个是坚持军令政令统一,一个是绝意割据山西称雄,一个是新领袖,一个是土财主,争斗一生。

1928年控制平津的阎锡山晋系军阀

为了不让阎锡山拿到天津控制权,蒋介石强烈要求将河北省会迁回保定,双方当然要多次扯皮,最终还是阎锡山占了上风,仍然把省会保留在了天津。

可是近代的天津乃是一个非之地,政客们一受到攻击就通电下野,躲进天津伺机待发。天津卫成了老干部局,驻扎在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也不好办事,经常受到各位大佬的请托和指点。无奈之下,河北省政府又要迁移,这一次他们听取了中间人白崇禧的建议,迁到了北平。

北平、天津、保定之间来回转折的河北省会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控制北方的冯、阎、桂联军很快横扫了北平,驱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办事机关,自立门户。阎锡山更是在北平自立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将北平划为自己的首都,与南京激烈对峙。

南京国民政府和北平政府互相争夺控制权,行政运转不灵,河北不堪重负,后来张学良出手相助南京,南京政府取得了“对峙战”的胜利,而北平局面已经无法收拾,想要控制河北,就必须把省府迁回天津。于是天津从特别市降格为省辖市,再一次登上河北省会之位。抗战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周转转回保定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日寇借天津亲日分子被杀的所谓“河北事件”,在省政府门口演习骚扰,导致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不能正常运转,想要趁机独占天津港的控制权,为以后进一步入侵做好运输上的准备。当时的天津政府搞不过日寇,只好退步将省会迁到保定避避风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进关并侵占华北。河北省政府被迫迁离自己的省份,变成了一个流亡地方政府,先后在大名、洛阳、郿县(陕西)等地办公,居无定所。

“流亡”的河北省会

抗战之后,河北省政府又经过了几次搬迁,最终暂时落脚在保定,留下了部分办公机关和档案材料,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保定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省会。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天津又受到了河北领导群体的重视,在那个大干快上的年代,保定四平八稳的发展路线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把省会迁到更有活力和野心的城市,是一种政治正确。不过一年的时间,刚刚稳定下来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又迁回了天津。

你以为这是结束么?那你就错了。

1966年,随着中国国际形势的恶化,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判断,靠海的天津很有可能成为美帝苏修的优先打击对象,于是河北省会又从天津回到了保定,并于次年将天津设为直辖市。石家庄的崛起

既然保定最后坐上了省会的位置,为什么现在的省会却是石家庄呢?保定没有天津这个“对手”后,怎么输给了石家庄这个村儿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着重发展工业,而保定的地势并不适合发展工业,其农业用地多,工业设施密度低,此外,在清末民初的近代化过程中保定的铁路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而石家庄就不一样了。

铁路拉来的城市:石家庄

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攫取清朝的铁路经营权,为核心权益不受制于人,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向清廷提出了修筑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的干线铁路计划,得到批准。直到1906年,花费四千多万两白银的京汉铁路终于全线通车运行。

京汉铁路在当时离石家庄村不远的振头镇有个站点,叫振头站(老石家庄站)。就是这个站点让昔日的小村石家庄离省会之宝座更进一步。1904年,屡经波折的正太铁路(石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建设权到了法国人手里,法国人为节省成本,避免在滹沱河上建铁路桥,将本来位于正定城南的柳林堡的起点移至振头。

正太铁路石家庄站

一条京汉铁路上的站点算不上什么,但是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就厉害多了。石家庄正是借着这样的东风,开始了蓬勃地发展, 1941年,石德铁路的建成,将两大干线京汉铁路和津浦铁路连接起来。另外加上石家庄 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东接衡水,南连邢台,西靠山西阳泉,北临保定,距北京约270公里,而且与天津、济南、太原、郑州几大城市的距离基本上差不多,因此成为了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石家庄就是这样靠着铁路发家慢慢走向了省会之位。

建国初期主要铁路线路

在1968年,刚刚迁回保定的省委省政府遇到了新的挑战,再迁省会提上日程。而此时的石家庄人口较少,且大多是工人,能配合搬迁工作,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于是当年年初,经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正式跨上了河北省省会的宝座,一直持续到今日。

细细数来,河北省会从晚清之后搬迁了将近20次,可以说是全中国最会折腾的省会了!

参考文献:

《河北省会变迁记》

《档案记载:70年前河北省省会频繁变迁》

《近代河北省会的变迁》

《河北省情—河北历史》

《河北省省会搬迁石家庄前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