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領導人似乎正尋求亞洲國家的支持,以共同在自由貿易、對抗氣候變化等課題上,與日益傾向保護主義的美國相抗衡。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豎起關稅壁壘、四處樹敵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10月18至1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十二屆亞歐首腦會議(歐洲29國和亞洲23國)與會領袖們的會上,說:“只有通過多邊方式,我們才能應對當前的環球挑戰。”他表示,應該對世貿組織進行改革,以使其條例更切合新的貿易現實。

歐洲儘管一直以來深受美國影響,但也在尋找可以在亞洲實現自身經濟和貿易利益的平臺。這無疑是歐洲穩固在亞洲市場地位的新機會,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因爲從中國與歐洲之間交通聯繫的發展來看,中國對歐洲愈發重視,而且歐洲自身產品過剩,內部幾乎沒有新的發展動力。

當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試圖改變對外經濟和貿易秩序時,歐洲心知肚明,外貿和經濟中心已開始向亞洲轉移,不僅轉向中國這樣的亞洲巨頭,而且也向印尼這樣的中等國家轉移。歐盟的外貿版圖正在重新劃分,不僅是美國的原因,也是因爲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的影響力在不斷上升。

美國《華爾街日報》20日發表評論指出,歐盟希望贏得亞洲國家的政治支持,打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貿易規則、氣候變遷和與伊朗核協議的挑戰。隨着美國倒退到孤立主義,如今是歐盟和亞洲共同採取行動捍衛基於規則的多邊體制、更好地連接歐洲和亞洲兩大洲的絕佳機會。

事實上,亞歐首腦會議之前的10月15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在布魯塞爾會見了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雙方在記者會上就互相抨擊。

馬姆斯特羅姆重申,歐盟願意在工業品關稅方面與美國達成“有限的市場開放協議”,但指責美國沒有展現任何興趣來解決貿易糾紛。

而羅斯則表示,與歐盟的談判不需要拖成五年那麼久,這種談判“理應”採用配合的態度快速推進,最終結果會涵蓋關稅豁免和產品標準。美國的目標是,能否下一次會面或者近期內某一個時點,就能達成切實的進展。美國感興趣與歐盟全面探索存在保護主義的領域,在不談產品標準時去討論關稅是不合理的,農業也必須涵蓋在最終的貿易協議內。

雖然從今年5月以來,歐盟在與美國的幾次交鋒中的作出妥協,讓有點人始料不及,當然這也給歐美貿易摩擦的劍拔弩張來了一個急剎車。表面上看,似乎緩和了雙方之間的貿易緊張形勢,但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美國對歐盟的貿易戰爭,如果歐盟不做任何反應措施,必然是美國單方面獲勝。

正是看到了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的危害在增大,歐盟纔不會坐等美國向歐盟企業徵稅做而不管。所以,歐盟領導人利用召開亞歐首腦會議之機,提出聯合亞洲對抗美國的主張,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對於聯亞抗美的說法,我們切不可太認真,這樣可能導致認識上的誤區。歐盟究竟打的什麼算盤?我們也許瞭然於胸。之前,歐美就一直在演雙簧,雙方的政治資源合流,中國就成爲他們的主要戰略對手,多年在打造天下圍攻中國的準備,現在或許快開始進入核心攤牌了。

雖然聯亞抗美這個口號很響亮,但我們從哪裏看出來“抗美”了?顯然沒有。因爲歐盟靠所謂聯合亞洲來針對美國幾無可能。論其本質,利益決定立場,歐盟對美國市場的需要大於美國對歐盟,其綜合國力決定國際地位,如今的歐盟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與美國無法相提並論。

    ▼

推薦關注抱朴智庫

抱朴智庫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