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是自己,新娘子是自己,世界上最幸福、最美丽的人是自己。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在她的创作中全有了。窑洞光线暗,她就剪个大电灯泡,与日月一起贴在墙上。她剪了贴,贴了剪,把自己的破窑洞打扮成如同王母娘娘姹紫嫣红的瑶池宝地,她自己就是那里的主人。”

剪花娘子,那就是我!

看上面这一段话,再看一旁的大幅剪纸《剪花娘子》,我整个人都挪不开眼睛了,因为这剪纸《剪花娘子》实在太美太美了!整幅剪纸,丰满鲜丽,明快浪漫;人物气质举止,还有整个眼神儿,都是那么笃定,嘴角微微上扬,笑得那么温婉和自信——“仙女是自己,新娘子是自己,世界上最幸福、最美丽的人是自己”!

剪纸作品《剪花娘子》,就出现在《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杨先让 杨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它出自库淑兰的巧手,也是库淑兰的自剪像。“两面墙中间各有一大幅《剪花娘子》。库淑兰告诉我们,那就是她自己。”本书作者杨先让这样评价说:“她忘掉一切人间不快,在自己创造的艺术殿堂里享受着。她用最美好的艺术将自己装饰起来贴在墙上,自豪地对人们宣布:那就是我!”

杨先让说,库淑兰是他们在走黄河时所遇到的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而剪出这么温婉自信的“剪花娘子”的库淑兰,却是一位家境贫穷且常挨老伴打骂的农村妇女。但再穷再苦也压不倒她。她一有空就剪呀唱呀,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全抛到脑后,纸与剪在她手中尽情飞舞。“她心灵手又巧,干着活计也要哼唱几句自编的小调,唱一段苦命人,哼一曲心中理想的事,日子照旧被打发走了。”

书中有一篇《库淑兰剪纸艺术》,专门描绘了库淑兰的剪纸人生,她的创作如何从传统民俗剪纸进入了偏重纯审美的艺术创造。杨先让说,看库淑兰的剪纸,这完全是一座别开生面的艺术殿堂:“我们一踏进窑洞,就被一种神奇的景象震慑住——如同敦煌石窟彩绘一般,整个窑洞被五彩缤纷的剪纸糊满了。细看周围上下:在日月同辉中,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簇拥着花轿新婚人物;个个头戴鲜花,似仙女下凡。”

2004年12月19日,似仙女下凡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离开了人世。但剪花娘子走了,她的艺术却永存人间。《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对库淑兰的剪纸人生与创作的记录,也因此更具有了历史与铭记的意义。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杨先让 杨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黄河十四走,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

“这完全是一座别开生面的艺术殿堂”。这是杨先让走进库淑兰的窑洞时感叹的一句话。其实,我看《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也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整套书完全是一座别开生面的艺术殿堂!

杨先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美术系,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冰的老师,他是80年代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第一人,一心搜集失落的民艺,只为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炕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走黄河,访民俗!4年,14次,近千张图片,20多万字,《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散落在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黄河十四走”的壮举,实在让人敬佩!

赏读

一片土地,一个家族,财富和爱

《黑糖》([法]米盖尔/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6月),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洲腹地的小村庄里,由一批失落的宝藏传言引发的一个家族三代人极具魔幻色彩的命运变幻的故事。作者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将读者瞬间带到中北美洲传统的甘蔗种植园中,异域色彩如浓浓的朗姆酒香扑面而来。每一位个性色彩鲜明的人物如焰火般出现又谢幕,尤其是两位女主角,带着这片土地的浓烈气息,命运让她们寻觅而又放弃,聚拢而又分离,几乎成为这个国度的象征。这部关于土地、大自然、财富和爱的小说,不仅映射了北美洲的历史和现状,更为生命的发生和消亡,成长和异化,描绘了一幅灿烂的图谱,既是史诗,也是寓言。

《黑糖》

[法]米盖尔/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6月

真实的诗意的,故乡生态图景

《老家:一个人的故乡心灵史》(赵锋/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1月),以故乡为背景,展示风土人情、山水人事,挖掘中国式乡村的内在精神世界,诉说一个真实而诗意的故乡生态图景。我曾为该书写了序言:“一个村庄乃至无数村庄的乡愁档案——等到多年后,也许我们在村庄找不到那些曾经存在的木器、油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顺着这些记录文字,重温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木器、油坊,穿越回真实的并已被我们的浓浓乡愁一一拂过的村庄。”

《老家:一个人的故乡心灵史》赵锋/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1月

南国书香节

《云山花事经眼录》亮相南国书香节

有一家人,20年,用心做同一件事——爬山,逐花!

这一家人,就是:妈妈潘小娴,爸爸朱苏权,儿子朱晴鹤。

从儿子朱晴鹤两岁半开始,一家三口,每个周末都流连在白云山,既看遍了广州名山白云山上的花开盛景,也邂逅了白云山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妙意境。于是,他们把山中的日子写成了美书《云山花事经眼录》。

《云山花事经眼录》系列全彩图文版,2018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这套书由妈妈潘小娴和爸爸朱苏权共同撰文,儿子朱晴鹤拍摄大量精美花木图片。这是一套关乎赏花阅山、关注自然审美的文化散文集,分为“春色、夏影、秋韵、冬彩”四册,书中着重于寻访花踪、发现山趣,讲述了生活在繁华现代都市中的作家潘小娴一家,爱文学、爱植物、爱大自然的故事。他们一家自然畅快的生活意趣,对都市人有着美好的借鉴意义,堪称亲子教育的生动范本。

精彩预告:

8月12日上午10:00—11:00,将在南国书香节的“羊城书展馆阅读分享区(13.2),举行“《云山花事经眼录》分享会与签售会”,欢迎围观!

福利来啦!

最是书香能致远。当你爱上读书,将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你会发现它带来的精神愉悦是无可比拟的。在2018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到来之际,天河区文明办携手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联合开展“阅读新时代,书香满天河”主题活动。

活动参与方式:各位街坊关注本公众号,在本篇文章下发表留言评论,或写下你的读书感悟,号召亲朋好友为自己的留言点赞,就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你留言,我送书!就是这么任性!

到底怎么送?

请看↓↓↓

留言点赞排名第1名:可获得价值300元购书券一张;

留言点赞排名第2—3名:可获得潘小娴最新著作签名版《云山花事经眼录》一套四本,价值196元;

留言点赞排名第4—6名:可获得50元流量红包奖励。

(温馨提示:每个微信号仅一次获奖机会)

还等什么,抓紧留言,分享你的阅读心得,好礼送不停!

【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来源: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微信号:xxsbejtc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