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養生“心要靜、氣要順”,這是一種理想的養生狀態,但是生活中瑣事紛紛、工作中需要我們奮力爭取,所以很難做到“心靜、氣順”,原因在於“操勞”二字。

這就是爲什麼人們喜歡去遠離鬧事的風景區遊玩的原因,因爲遠離鬧區而心曠神怡的感覺十分優美。雖然我們爲了家庭、爲了事業打拼,也在所難免會因外界因素而產生亞健康,然而在中醫文化中早就應對之策。

這就是中醫文化的“整體觀念”,把人看做一個整體、把人與自然環境看做一個整體、把人與社會環境看做一個整體,這樣的高度看待問題則更有利於合理的養生。


話題還是回到“心靜、氣順”四個字,心態需要自己努力調整,而順氣之法在中醫文化自古有之,比如有一種可養生的植物,其葉似魚,能理順元氣,上則宣發肺氣,下則溫腎散寒,通理上下諸氣,解七情之鬱結,可用“行氣定痛、溫腎散寒”這八個字來形容它。

這種養生之物就是烏藥,是植物烏藥的根塊,多見於南部地區,因爲它的樹根表面是棕色或者黑棕色,古人稱之爲烏色,又加之能入藥,所以得名烏藥。

《本草綱目》中進一步說明“其葉狀似鰟魮鯽魚,故俗稱鰟魮樹”,此外它還有臺烏、香葉子樹、白葉柴、青竹香、鹽魚子柴等其它別名。


烏藥用於養生歷史比較悠久,最早對其詳細記載的書籍是唐代的《本草拾遺》,指出“主中惡心腹痛,宿食不消,膀胱腎間冷氣攻衝”;《日華子本草》提出“主一切氣,除一切冷”的言論。

在《本草綱目》中引用學者王好古的言論,提到烏藥“理元氣”,並且提出“解七情鬱結”;《本草通玄》中認爲烏藥“理七情鬱結、氣血凝聚”。

在《化義》一書中總結“烏藥氣雄而溫,故使氣宣通,疏散滯。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則客寒冷痛自除;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滿,頓然可減;舒經氣,中風四肢不遂,漸次能通,皆借其氣雄之功也”。


現代雖然對烏藥的認知可以總結爲“行氣定痛,溫腎散寒”八個字,但是這個說法比較籠統,很難據此用以實際養生,所以根據烏藥的實際養生應用,可以按照四個方面進行敘說。

一、用烏藥養生可以順氣。

烏藥的特點是“辛開溫通”,上走脾肺,能宣發暢通氣機,順氣散寒定痛,善於糾正因爲寒鬱、滯氣的胸腹中脹且痛。

比如因爲情志不遂的七情鬱結,從而胸腹中感覺脹、悶、塞且痛,養生可用烏藥與香附、沉香、砂仁、橘紅同用;如果氣滯伴有寒氣,則表現爲心腹中痛如刺,養生可用烏藥與砂仁、香附、蘇葉、甘草。

如果情致的不遂而出現肚子感覺脹、胸肋的部位感覺悶、呃逆連連、不愛喫飯且肚子裏咕咕叫、放出臭味的“氣體”比較頻繁,養生可用烏藥與沉香、檳榔、枳實、木香。

如果是七情鬱結而肝脾不和,從而大便難下,而且欲便不得,噯氣頻頻、腹中脹且痛,喫的少,養生可用烏藥與沉香、木香、檳榔、大黃、枳實。

如果是氣不順時間長了而氣血凝滯,脈絡阻塞,血瘀日益加劇從而腹中感覺有積聚成塊的東西,而且塊比較硬,還有痛的地方固定不移,其它的特點是日漸消瘦、不愛喫飯、沒有力氣、時有寒熱,女子則經期不來,這類人養生可用烏藥與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紅花、延胡索、香附、枳殼,共同達到理氣活血、通經的養生目的。

二、用烏藥養生可以行氣、活血調經。

婦人的肝鬱血滯、氣血不和而常有行經之時腹中脹且痛的亞健康,尤其是“氣不順”的時候,通常可用烏藥與香附、當歸、木香、川芎一起行氣散寒定痛;如果氣血的壅滯,特點是心腹中痛如刺,可用烏藥搭檔當歸、桃仁、青皮、木香、莪術、桂心。

用烏藥與縮砂仁、延胡索、香附、木香同用則適合婦人氣質血瘀的經前或者行經初始時小肚子痛如刀絞,甚至是經期不通,這類人養生也可以用烏藥與當歸、三棱、莪術。

此外,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有學者分享一個方法,並在專業的學術論文中發表,那就是用烏藥與香附、當歸、陳皮、川芎、白芍、甘草同用,適合風寒積聚與血脈而行經時小肚子中痛如刀絞的人。

三、用烏藥養生可以通理上下諸氣。

肺爲氣之主,主起司呼吸;腎爲氣之根,可以使呼吸有一定的深度;氣的生成主要源自於水谷,也就是需要脾的運化,再結合肺吸收的自然界清氣。肺在上,脾在中,腎在下,三者協調健運則保障健康。

烏藥的特點是上行肺、中行脾、下行腎,能通理上下諸氣,順氣的同時還能降逆氣,適合於七情不順而氣逆或者虛弱而氣逆的人養生。

這類人感覺氣往上走,喘而急,胸中感覺滿悶,並且沒有食慾,養生可用烏藥與人蔘、沉香、檳榔搭檔。

如果是喘逆、呼吸比較急,並且呼吸的時候有張口、抬肩的表現,而且感覺呼吸好似不能連續一樣,養生可用烏藥與枳殼、沉香、檳榔。

四、用烏藥養生可以溫腎散寒。

烏藥的另一個特點是溫通行氣,能下達腎與膀胱,具有溫腎散寒、除膀胱冷氣之功,適合於腎中之陽不足、膀胱虛冷所產生的亞健康。

如果是小便頻頻而多,甚至尿牀,並伴有尿中渾濁發白的表現,可用烏藥與益智仁、山藥一起溫腎散寒,以從根源解決問題。輕者也可以單用烏藥,方法是研磨成粉後用米湯衝下。

雖然烏藥是不錯的養生之物,但是中醫文化一直有句話叫做“甲之蜜餞,乙之砒霜”,說的就是養生之物對適合之人用之很好,利於健康,而不合適用的人用之則如喫砒霜。

烏藥也是如此,前邊說了幾類適合用烏藥養生的人,而還有一部人不適合用它養生,那就是氣血虛而有內熱的人,這是因爲烏藥順氣的同時也有耗氣的弊端,因此氣十分虛弱的人不建議用之養生。再就是烏藥用3至10克爲宜,不要多用。

烏藥是“順氣”的養生之物,養生就是“心要靜、氣要順”,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生活的習慣、環境也有所差異,因此最佳的養生方案也會有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養生之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