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銅梁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50公里綠道全線貫通,將沃柑基地、桂花基地、苗木基地、荷和原鄉、新陸有機農場、西部農林大世界、奇彩夢園、巴嶽山玄天湖等產業基地或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了高顏值、有內涵的綠網。

這張綠網串聯起的是銅梁努力打造有鄉村特質、有產業特色、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振興示範片。這裏,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優美,生活方便舒適……

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建設項目是我區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大手筆,也是銅梁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務實舉措。在推進西郊示範片建設中,我區按照“串點成線、連片擴面”思路,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制度創新與加大投入相結合、組織引領與羣衆自願相結合的原則,高標準打造涉及5個鎮街13個村(社區)的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圍繞“一年通道路、二年現美景、三年抓提升”目標,力爭到2020年,把該片培育成農村景觀一流、農業產業一流、示範效應一流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範片,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集成優勢資源保障 激發“綠道經濟”發展活力

西郊示範片規劃建設起點高。培育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是基礎,充分發揮示範試點作引導,打通節點、挖掘特色、壯大產業。將高標準打造城郊智慧創新中心、智慧農業衆創基地、綠色蔬菜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等“一中心四基地”13000餘畝,形成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農產品產銷供給體系。

在項目建設中,給予全方位保障。全區30餘個部門共同發力,重點支持經營效益好、產業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培育發展農村電商、微企村,扶持發展一批鄉村旅遊經營主體,加快打通城鄉融合血脈。在資金投入上,將精心打捆包裝經營性項目,投資約6億元建設旅遊產業環線道路、便民服務中心、遊客接待中心、農產品交易中心、農事體驗中心等基礎設施。

西郊示範片將堅持“功能提升、生態提質、內外兼修”理念,加強片區“遠山近水”式生態建設,在綠道沿線科學搭配常綠、開花、變葉樹種200餘萬株。以生態體驗、原鄉風情、認知教育、旅遊休閒爲主題,在綠道沿線佈局特色產業基地、鄉村旅遊景區20餘個,推動菜園變花園、產業園區變旅遊景區,打造富有特色的“綠道經濟”,最終實現建成一條綠道、發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

突出示範帶動引領 繪就農村人居“美麗畫卷”

串點、成線、連片、擴面,通過西郊示範片的示範引領,繪就一幅農村人居“美麗畫卷”。

在點上,精心選取產業基礎好、羣衆積極性高、基層組織力強的村,大力推進村莊“五化”、房屋“五改”工程,升級改造農村危舊房1000餘戶。同時,加強公共空間管控,拆除私搭亂建,開展500畝鄉村庭院綠化美化提質工程,切實提升鄉村“顏值”“氣質”。目前全區已建成24個鄉村振興示範點、18個綠色示範村莊、6個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

利用公路網串點成線,變交通線爲“流動風景線”。我區依託國道319線、城郊環線等公路網及中車軌道小北海至安居段沿線等“五沿”區域,在“綠道系統”公路沿線撒播花籽,加快實施三角碑至玉皇村等8條示範線綠化美化工程,創建“美麗庭院”500個。

還以荷和原鄉示範點爲“藍本”,按照“村容整潔、設施完善、文化顯著”原則,高標準打造濱江溼地、西郊農苑、生態康養3個鄉村振興區級示範片建設,着力建設產業一流、景觀一流、示範效應一流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片。

在面上,積極打造“少雲志願者”服務品牌,常態化組織黨員幹部、志願者開展文明勸導、巡河護河、美化家園等志願服務活動。探索建立農村社區治理積分獎懲機制,設立積分兌換展示站,發放積分光榮證,以房前屋後清潔衛生、庭院美化、志願行動參與等作爲積分增減指標,利用積分兌換香皂、洗衣費等生活用品,變“要我治理”爲“我要治理”,進一步調動村民積極性、主動性。

聚焦關鍵要素支撐 唱響“原鄉風情,大美銅梁”

路通產業興,景美人氣旺。我區以西郊示範片綠道環線兩旁爲重點,大力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抓住重要節點、綠道路線,全面梳理沿途植被,精心打造特色景觀小品,做到依山塑形、見山見水、內外兼修,彰顯山水顏值、人文之美,實現行業標準和景觀風貌完美融合,推動產景融合發展。今年以來,超100萬人次湧入西郊環線進行觀光、健身、休閒,帶動地方農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我區還將按照屬地建設原則,積極構建區、鎮(街道)、村(社區)、社、戶五級聯動體系,積極引導外出鄉賢參與家鄉建設,讓羣衆真正成爲綠道建設參與者和受益者。並採取“微創”式施工,將龍文化、鄉愁文化等元素,充分植入綠道建設,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美、富有文化氣息、獨具地方特色、可供羣衆休憩的綠道驛站。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土地整形22公里,累積供應灌木總計約53萬苗,栽花植樹26公里。

3月24日,“綠道公路系統”首次承接2019重慶銅梁原鄉風情馬拉松賽,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餘名跑友齊聚銅梁激情開跑,領略“原鄉風情,大美銅梁”。我區通過發展賽事經濟,通過輻射帶動,促進周邊羣衆致富,並堅持“景觀優先、資源整合、輻射帶動”原則,充分利用防洪堤、機耕路、現有鄉道等資源減少投資,儘可能串聯沿線村莊,促進民宿、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記者 聞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