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同時也成立了大總統府警衛團,下設三個營,請注意,這三個營的營長在中國近代史上可都是如雷貫耳——抗戰第一名將薛嶽、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葉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張發奎。而且非常巧合的是,這三位最傳奇的保鏢竟然是同一年出生,而且都是廣東人:薛嶽1896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韶關,葉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於廣州惠州,張發奎1896年9月2日出生於廣東韶關。

其實還有一個人的保鏢比他們的成就更大、地位更高,這個人就是“國父”孫中山先生。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同時也成立了大總統府警衛團,下設三個營,請注意,這三個營的營長在中國近代史上可都是如雷貫耳——抗戰第一名將薛嶽、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葉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張發奎。
看來,孫中山先生用人的眼光還是非常精準的。當然,除了汪某某。
而且非常巧合的是,這三位最傳奇的保鏢竟然是同一年出生,而且都是廣東人:薛嶽1896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韶關,葉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於廣州惠州,張發奎1896年9月2日出生於廣東韶關。
另外再提一句,1896年出生的名將還有:開國元帥賀龍、西北王胡宗南、蘇聯元帥朱可夫。看來1896年還真是出名將的年份。
首先來看第一營營長薛嶽。

在八年抗戰中,薛嶽素有“第一名將”之稱,因爲他消滅的日軍數量最多。比如三次長沙會戰,共殲敵11.75萬;萬家嶺大捷,也創造了唯一一次幾乎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役。
薛嶽出生時,正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父親就給他起名“仰嶽”,取仰慕岳飛之意,希望他能像民族英雄岳飛那樣爲中國收復失地。長大後,薛仰嶽自己把中間的“仰”字去掉了,因爲他要做的不是去“仰慕”岳飛,而是要做一個真正的岳飛。
抗戰勝利後,陳誠受蔣介石之託,兩次登門拜訪薛嶽,第一次希望他當國民黨陸軍總司令,被薛嶽婉拒了;第二次又希望他能當海軍總司令,也同樣被他拒絕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薛嶽不想再打內戰。
直到1949年12月,薛嶽纔在蔣介石的苦求下出任了海南防衛總司令,構築了著名的海南“伯陵防線”。爲此,毛主席還特地叮囑解放海南島前線的鄧華、韓先楚:“你們遭遇薛伯陵,務必持重。”
1998年5月3日,薛嶽在臺北病逝,享年102歲高齡。
再來看看第二營營長葉挺。

在我軍的軍史上,葉挺將軍的犧牲是最可惜的,因爲葉挺在我軍的地位無人能及,連毛主席都說:“(你是)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建國後《解放軍報》在介紹南昌起義領導人的排名時,開始的順序是這樣的: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但朱德審閱後,鄭重地說:“我不能排在前面,當時我的人馬主要做一些協調保障工作,作用不大,應排在葉挺將軍之後。”
葉挺早在北伐時期就是名震天下的“北伐名將”,南昌起義時擔任前敵總指揮,抗戰時期則是新四軍軍長,跟八路軍軍長朱德並列,因此,如果能活到1955年,葉挺必是元帥,而且必在前兩位。
但可惜的是,1946年4月8日,葉挺將軍在山西黑茶山遇難,年僅50歲。
另外,跟葉挺同機遇難的還有三位我黨的元勳級大人物:中共歷史上最年輕的總書記博古、中共中央委員王若飛、中共中央職工委員會書記鄧發。
最後是第三營營長張發奎。

現在的人提起葉挺,都會想到北伐“鐵軍”第四軍,還有人會誤認爲第四軍就是葉挺的部隊。但實際上,葉挺只是第四軍的一個團長,他的上級師長,就是跟他同爲孫中山保鏢的張發奎。後來,張發奎還因北伐的戰功榮升爲第四軍軍長。因此可以說,張發奎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更在葉挺之上。
抗戰時期,張發奎先後歷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等職,要知道,能做到戰區司令,絕對是大佬級的人物,比如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等,都是抗戰初期的戰區司令。
因跟蔣介石有隙,抗戰勝利後,張發奎離開了前線,只擔任顧問等閒職。直到1949年3月,已是窮途末路的蔣介石才重新起用張發奎,任命他爲陸軍總司令。但張發奎也不是傻子,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就在4個月後辭職,去了香港隱居。
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在香港病逝,享年8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