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第一時間》欄目報道還提到,“爲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諸葛亮與天興村的關係,更好的發掘諸葛亮文化,今年在臨猗縣政府的批准和支持下,當地專門成立了諸葛亮文化研究協會,在諸葛亮1380年誕辰之日,特地舉辦了協會成立儀式。而運城市廣播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關於臨猗縣成立諸葛亮文化研究協會的報道中,則提供了更多諸葛亮出生於臨猗縣天興村的理由。

(原標題:山西臨猗天興村自稱系諸葛亮出生地:出生的窯洞還在)

山西臨猗天興村稱系諸葛亮出生地:出生的窯洞還在

諸葛亮出生地是山東臨沂還是山西臨猗?近日,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高調”宣佈成立諸葛亮文化研究會,並在紀念諸葛亮1380年誕辰的同時,再一次強調諸葛亮出生於臨猗縣天興村。

據10月30日出版的《運城晚報》在第5版報道,10月28日,正值臨猗縣孫吉鎮天興村古會,該村藉助古會,舉行了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

上述報道稱,“爲了紀念諸葛亮,天興村曾建有一座武侯祠,規模之宏偉、建築之精美,在全國武侯祠中首屈一指,遺憾的是,如今只留下斷垣殘壁、房基瓦礫。近年來,復建天興諸葛亮武侯祠,紀念先賢諸葛亮已成爲孫吉鎮廣大人民羣衆和社會賢達的迫切期盼。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嚴耀國及該村村民的努力下,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順時而生。”

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成立後,嚴耀國當選會長,樊義剛、樊躍兵等6人當選副會長,孫青賢當選祕書長。該研究會將“組織對諸葛亮歷史文化的研究,考證諸葛亮流傳下來的歷史,廣泛收集整理諸葛亮文化的相關資料,開展諮詢服務,幫助社會各界深入瞭解諸葛亮文化”。

據臨猗縣政府官網介紹,臨猗古稱郇陽,1954年由臨晉縣和猗氏縣合併而成,位居黃河中游秦晉豫金三角地帶北沿,東西闊55公里,南北長33公里,總面積1339.32平方公里。西臨黃河,東望太嶽,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地勢平坦,無山無礦,是山西省的平川縣。耕地150萬畝,人口56萬,轄14個鄉鎮,375個行政村。

諸葛亮出生於臨猗縣天興村有何依據?《運城晚報》報道指出:諸葛亮“生在天興,長在天興”,在天興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引人入勝的故事,像《打柴遇妖》《巧得天書與紅丹》《失火惹禍》《乘龍逃脫》等廣爲流傳。

而運城市廣播電視臺《第一時間》欄目關於臨猗縣成立諸葛亮文化研究協會的報道中,則提供了更多諸葛亮出生於臨猗縣天興村的理由。

“在天興村只要說到諸葛亮,他們都會異口同聲給出答案,諸葛亮是天興村人。”《第一時間》欄目報道稱,“諸葛亮生在天興長在臥龍,這種說法就這樣一代代被傳了下來,直到五年前,當地的熱心人士開始關注這件事,他們通過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給出了答案。”

運城學院中文系退休教授王貞民在接受《第一時間》欄目採訪時表示,“證據就是《山西通志》、《榮河縣誌》、現在咱們的《運城市志》上都登載了諸葛亮是我們河東天興村的人。而且他的母親把他生在一個窯洞裏,這個窯洞現在還存在。在一千七八百年前,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曾經入河東給他的爺爺蓋了一個廟叫武侯祠。這個武侯祠雖然不存在了,但是它的遺址還在。通過這三五年時間,證實了諸葛亮就是我們天興村的人。爲什麼這樣說,我們從現在,在廟裏的舊址,還有1000多年前的兩座斷垣殘壁都存在着。”

當選臨猗縣諸葛亮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武俊青則說:“諸葛亮文化研究會成立以後,我們就有一個團隊來專門做諸葛亮文化這件事,我們一定要把這個事做好。在新的時代,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弘揚諸葛亮文化,學習諸葛亮文化。”

此外,《第一時間》欄目報道還提到,“爲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諸葛亮與天興村的關係,更好的發掘諸葛亮文化,今年在臨猗縣政府的批准和支持下,當地專門成立了諸葛亮文化研究協會,在諸葛亮1380年誕辰之日,特地舉辦了協會成立儀式。諸葛亮文化研究協會會員告訴記者,協會成立後,他們將繼續延伸、擴展與其相關的文化產業,同時他們也會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諸葛亮與我們臨猗縣天興村的淵源被世人所知。”

而在目前諸多公開資料記載中,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諸葛亮出生地爲“徐州琅琊陽都”,即現在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在沂南縣當地,諸葛亮也被作爲重要的歷史文化符號加以重視。據臨沂市政府官網透露,諸葛亮故里位於沂南縣磚埠鄉的陽都故城。陽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遺址,城內耕土下1米左右既是漢代文化層,亦發現戰國文物。1992年,沂南縣政府投資40萬元人民幣在沂南縣磚埠鄉孫家黃疃修建了“諸葛亮故里紀念館”,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爲仿古式建築。大殿正中安放着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畫,全面反映了諸葛亮一生壯麗輝煌的業績。在沂南縣城西山坡修建了“臥龍公園”(亦稱西山諸葛亮公園),此公園總投資600萬元人民幣,1992年分兩期建設。有全國體量最大的諸葛亮銅像一尊,用銅3.5噸,身高7米,總重7000公斤。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