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南陽訊

12月2日是第七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細節關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當日,由市網信辦、市文明辦、市公安局等單位主辦、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和人保財險南陽分公司在市體育中心承辦2018年“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活動啓動儀式。此次活動與社會團體結合,各勤務大隊開展了酒精含量測試體驗、車輛盲區演示、穿高跟鞋駕車演示、“荷式”開門法體驗、公交車內輪差演示體驗、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有獎競猜、行人低頭族過馬路情景演示、電動自行車加裝遮陽傘危害演示體驗等20餘種有關出行細節的活動,通過現場體驗、遊戲互動等方式讓羣衆參與其中,體驗這些看似微小卻影響出行,甚至危及生命的交通行爲。

喝一口白酒10分鐘後測試仍是酒駕狀態

在第一勤務大隊展區,美團外賣人員對酒精含量進行測試體驗。一位外賣人員飲了一大口52度的白酒後,民警對其進行酒精測試,檢測結果爲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340毫克。10分鐘後,民警再次對其進行酒精測試,檢測結果爲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39毫克。

民警告訴記者,第一次測試結果是因爲酒精殘留在口腔中,結果是不準確的。

飲酒後對駕駛的影響包括視覺、觸覺、判斷力、注意力、反應能力和情緒。駕駛員飲酒後視敏度產生偏差,會因距離判斷錯誤而出現撞人等事故;觸覺的敏感也會在飲酒後下降,使手對方向盤的控制、腳對剎車的感覺遲鈍;注意力渙散,使司機不能迅速集中精力處理突發情況。

對於酒後隔多久開車測不出酒駕這一問題,民警解釋說,由於人體在年齡、體質、解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晚上飲酒第二天早上被查到酒駕的比比皆是,因此爲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要酒後駕駛。

穿高跟鞋開車無法正常踩腳踏板

在第三勤務大隊展區,民警吳曉樂分別用平跟鞋和高跟鞋駕車向羣衆展示。吳曉樂說:“駕駛過程中,右腳經常在油門和剎車踏板上互換,用平跟鞋互換很容易,而用高跟鞋踩油門和剎車時,高高的鞋跟讓腳無法正常地踩腳踏板,緊急情況下根本踩不到底,好像是在鞋底下墊了一塊磚頭。”

吳曉樂提醒:駕駛機動車是一項嚴肅而且不容出錯的技能,駕駛員的一個不慎,都可能引發車毀人傷的慘劇。近年來,全市範圍內因爲駕駛員穿高跟鞋、拖鞋、甚至光腳開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層出不絕。駕駛機動車的第一原則應該是安全,只有在保障了自己的安全,也不對他人的安全和生活造成冒犯的前提下,駕駛員才能追求其他的駕駛體驗。

盲區體驗35個反光錐一個也看不見

記者在第二勤務大隊展區看到,民警在實驗車輛的後方、前方、左側、右側4個區域放置了35個反光錐,引來不少羣衆坐進駕駛室進行觀察,幾位羣衆體驗後紛紛感嘆:“太可怕了,平時以爲看得很清楚,親自體驗後才發現一個也看不見,這些反光錐要是一個個孩子的話,簡直無法想象!”

民警向在場羣衆講解:“雖然多數汽車都配有倒車影像和倒車雷達,但這些設備無法掃描到車後方的一些盲區。司機在倒車前一定要養成檢查車尾是否有障礙物的習慣,並做到低速倒車。有條件的車主可以選擇安裝大視野後視鏡來擴大視野。兒童發生事故較多的汽車盲區有3處:車頭正前方、車後方、車前側靠近大燈處。因此,家長一定要悉心教導,讓孩子遠離這些危險禁區。同時,駕駛員在啓動車輛、拐彎、倒車、泊車時應注意觀察車輛周圍,仔細檢查有無兒童在車旁,並通過按喇叭、探頭觀察等方式再次確認車輛周圍的狀況。

公交車演示“內輪差”羣衆紛紛驚呼

“啊!太嚇人了!”在第七勤務大隊展區,民警用紙箱代替行人,演示公交車存在的“內輪差”,紙箱被撞倒後,圍觀羣衆紛紛發出驚呼聲。

演示中記者發現,司機在駕駛車輛時,直行一段後纔開始右轉,並沒有軋到右側白線,但由於“內輪差”的問題將紙箱撞倒。民警告訴記者,因大車駕駛位較高,在車身兩側,存在一定的視線盲區。不僅車身長的車有“內輪差”,小車也有。內輪差越大,後輪拐彎碾過的軌跡越大,則內彎行人需更大的安全距離。一般大型車輛的內輪差都在2米以上,小轎車也存在內輪差,一般不超1米。工程車、大掛車視線盲區的情況更嚴重。

民警還提醒,步行和騎電動車的市民,一定要與大車保持2米以上距離,而且千萬別搶着轉彎。

電動車加裝遮陽傘極易引發事故

在第十勤務大隊展區,一男子駕駛安裝遮陽傘的電動車駛過來,被民警攔查。

據民警介紹,由於遮陽傘面積比較大,遇到拐彎、颳風或者路面溼滑時,車身就會有劇烈的擺動,容易發生側翻而引起交通事故。加了遮陽傘,車體面積也就擴大了,增加了車與車之間的碰擦事故的發生率,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限制了駕駛人跳車脫險的空間,增加了傷亡率,電動車的重心發生了改變,受力面積也增大了,對車輛穩定性有很大破壞,在下雨刮風的日子很容易摔倒。

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

民警提醒:夏日騎車防曬可穿防曬服、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不要爲了一時方便,而忽視了加裝遮陽傘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王朝榮 特約記者 朱付新 張曉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