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曾這樣評價他:“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是的,這個讓慈禧太后極爲看重的人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蒙古族,晚清的一名名將,他這一生功勳累累,多次在清朝陷於危機之時,力挽狂瀾,還被皇帝授予親王爵位,並詔世襲罔替,也算是被封爲“鐵帽子王”。在清朝,“鐵帽子王”比一般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
僧格林沁小時候家裏貧窮,隨父親去放羊,12歲的時候被送到文昌宮讀書。1825年的時候,僧格林沁被選定爲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同年十二月份,15歲的僧格林沁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隨後十幾年,僧格林沁的官路走得極爲順暢,從被授予御前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到鑲紅旗蒙古都統,又到鑲黃旗蒙古都統,道光皇帝對他十分看重。
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僧格林沁爲顧命大臣之一。那年9月,僧格林沁奉命去密雲縣剿匪,一舉成功。
咸豐帝即位後,對僧格林沁也十分重用,將他任命爲御前大臣。僧格林沁不負衆望,在咸豐帝在位期間,屢立功勳。
咸豐三年,也就是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已經攻入京城等重要地區,咸豐帝親自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軍進剿。這一戰,僧格林沁大敗北伐軍,將北伐軍退至連鎮一帶。次年,僧格林沁率軍又一次打敗了太平天國軍隊,咸豐帝非常高興,賜僧格林沁“湍多巴圖魯”稱號。
1855年,僧格林沁整軍再次出戰,將太平天國軍隊盡數殲滅,並且陸續生擒了太平天國軍隊統帥林鳳祥和李開芳,這樣特殊的功勳,咸豐帝將其封爲博多勒噶臺親王。
當時列強紛紛來侵略中國,1858年,清朝廷和英國簽署了《天津條約》,僧格林沁知道後,向咸豐帝奏請去談判,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到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積極做好防禦措施,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準備。英法聯軍不顧條約,艦隊明目張膽地闖入大沽口,增格林沁率軍勇敢抵抗,衝鋒在前,擊毀英軍戰艦3艘,英軍共死傷464人,而且使得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相持數日後,英法聯軍軍艦撤走。
這場大沽口保衛戰,是從1840年西方列強入侵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非常具有代表性。
但在1860年的時候,英法聯軍再次攻入,但是由於武器的落後,最後以失敗告終,而僧格林沁也被革職。
後來,咸豐帝駕崩,同治帝上位,重新啓用僧格林沁,在與捻軍的對抗中,僧格林沁戰死沙場。
僧格林沁這一生,有着不可抹殺的歷史功績,爲清朝做了很大貢獻,他也堪稱清朝的一代戰神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僧格林沁傳奇:放羊娃當上鐵帽子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