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老師的李叔同,不僅強調傳授技藝,更注重學生的內在修養。比如他曾抄錄幾則格言與得意門生劉質平分享,其中有云: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養以養深;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所謂自家有好處,即是自己有強項,比如擅長某種才藝,具備某種突出的能力等。弘一法師認爲,對於自己的優點,要懂得掩藏幾分,不要過分表現乃至張揚。

《尚書·大禹謨》中說:“滿招損,謙受益。”毛主席也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可見不恃才自負、露才揚己,對於人生的穩步發展至爲關鍵。《周易·乾卦》上九曰“亢龍有悔”,其實就是說事情過了頭,就會走向方面。

《乾卦》中之所以九五最爲尊貴,是因爲九五尚未到達極限,其實就像李叔同所說,是“掩藏了幾分”。

爲人處世,對於自己的強項好處,能夠懂得掩藏,一者可以避免造人嫉妒,二者亦可積蓄力量繼續前行。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過於招搖,無論是在職場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造成個人與他人之間的緊張關係。相反,凡事若能低調行事,則更容易與他人和諧共處,更能爲自己下一步行動留有餘地。

“涵養”之“涵”,揚雄《方言》說:“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說白了,其實就是像水一樣能夠沉潛、包容。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中,也就是弘一法師說的要“掩藏”。

古人提倡“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後面一句,其實就是弘一法師所說的“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用大白話來說,我們應該多記別人的好,少記別人的壞。

所謂“渾厚”,即是德行圓潤,內在修養已深,則對人對事,都能寬容以待。高山能藏細壤,故能成其大;江海能藏細流,故能養其深。能夠寬容別人的不是,正能體現一個人的胸懷。所以弘一法師認爲能夠掩藏別人的不好處,即是渾厚養成的表現。

當然,所謂“掩藏”不是包庇。如果是包庇的話,那麼不但於對方有損,於己也無益。在“掩藏”之後的“幾分”,是一個限定詞。“幾分”即恰到好處的,不能不分輕重、不分是非一味的掩藏。

對於小事小情,我們能夠寬容以待,日子久了,對方也能感覺到我們的一片良苦用心,自然會心存感激,予以改正。但對於大是大非,應該就不是“幾分”那麼簡單了。因此,弘一法師說的“掩藏”,也是有其分寸標準的。

概言之,爲人處世,於己,不僅要懂得揚長,也要懂得藏長;於人,不僅要能夠知其短,也要懂得護其短。而此中分寸,則全靠自己拿捏。人的涵養是否深厚,也就在這分寸掌握之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