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小湯山醫院新建病區,護士正和病房中的待篩查人員視頻通話。3月30日,北京小湯山醫院新建病區,人員解除醫學觀察後,房間消毒,護士整理牀鋪。

原標題:實地探訪北京小湯山醫院 重啓後首位患者今日出院|組圖

新京報訊 3月30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媒體溝通會上獲悉,自3月16日醫院啓用至3月29日24時,累計接收境外來(返)京需篩查人員2002人,其中機場轉運1682人,各區隔離觀察點轉運320人,最多一天接待需篩查人員394人,累計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3例。3月30日,首位入院的患者治癒出院。

提供1600餘張牀位,是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品牌名片”

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臨時黨委書記、工作專班組組長呂一平介紹,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市提前謀劃和佈局,1月23日緊急啓動小湯山定點醫院改造和建設工作。3月16日,面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壓力和形勢,小湯山定點醫院正式啓用,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人員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的治療。

“經過17年,再次啓用小湯山,可以說小湯山醫院已經成爲我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品牌名片,是城市安全標誌性符號。”呂一平說。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設B區、新建病區兩個病區,共1600餘張牀位。其中,B區爲原病區改造而成,可以收治144名輕型和普通型確診患者;新建病區按照單間隔離觀察要求,可收治720名集中醫學觀察人員或疑似病例。按照防疫標準,院內區域所有通道硬隔離,並設置單獨出入口,實現各病區獨立運行,24小時專人值守,確保一線直接從事篩查和收治任務的醫務人員與其他人員“零接觸”。

呂一平介紹,小湯山醫院啓用前夕,醫療設備組用一週時間將2000多臺(件)醫療設備全部進場並安裝完畢;藥學組用三天確立藥品目錄,十天配齊近500個品規藥品;22家市屬醫院1000餘名醫務人員迅速集結,專業涵蓋呼吸、感染、重症、急診、兒科、中醫、檢驗、放射、藥劑、護理等十多個專業。

新建病區“平疫結合”,配備“黑科技”提升醫患體驗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工作專班副組長、小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穆毅介紹,新建病區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平疫結合”的要求,臨時建築按照正規傳染病醫院標準進行建設。

穆毅說,“新建病區工程建設採用模塊化集裝箱房三層結構,工期緊張,最高峯每天有近15000人同時在場。逾萬名建設者53天日夜鏖戰,實現了應急工程按時、高質量的順利通過驗收。”

新建病區的所有房間都設置了獨立的送風、排風系統,每個病區內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空氣壓力階梯性遞減,保證空氣從清潔區向污染區流動,避免了空氣污染。所有通道均設有門禁系統避免發生穿行錯誤導致的污染。

除了“常規操作”,北京小湯山醫院新建病區還配備了“黑科技”提升醫患體驗。新建病區可以實現5G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疫情防控影像智能診斷,每間病房每個牀位都設有醫患可視對講系統,病人隨時能和醫生、護士“面對面”交談。

穆毅介紹,所有病房實現了網絡、電話、電視、廣播全覆蓋,還有智能音箱、手機移動點餐、移動支付等,“黑科技”極大提升了醫患舒適度。

採用中西醫結合,康復、心理疏導聯手的治療模式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啓用初期,承擔首都機場入境旅客中有症狀需篩查人員篩查、疑似排查和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救治工作。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工作專班副組長、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馬迎民介紹,爲保證篩查速度,醫院建立臨牀醫生和檢驗人員溝通快速通道,24小時人員輪動、工作不停。“我們在啓動第4天,就達到一天接收400名需篩查人員的篩查能力。”馬迎民說。

馬迎民介紹,結合湖北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經驗,北京小湯山醫院制定中西醫結合,康復、心理疏導聯手的治療模式。在使用西藥抗病毒製劑基礎上,北京小湯山醫院根據病人的不同特點適時調整中藥方劑,做到針對性治療。

對於篩查人員,北京小湯山醫院準備了中藥湯劑,可幫助儘快消除長途旅行疲勞,恢復機體功能。

此外,小湯山醫院還設置了早期康復治療。“在確診病房配有康復師,及早根據每名病人的不同情況開展呼吸康復和肢體康復。對於篩查人員也有護士帶領開展康復活動。”馬迎民說。

北京小湯山醫院還配備了心理疏導相關服務。馬迎民介紹,“確診患者常有食慾減退和睡眠缺乏等問題,這些會影響治療效果。醫院配備了心理疏導小組,由專科醫院的醫生負責對每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和治療。”有些篩查人員經過長途旅行,身心疲憊,對國內現行政策不理解,會出現焦躁情緒。“我們也針對這部分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我們的核心,就是要保障篩查和確診患者救治等工作的平穩有序推進。”馬迎民說。

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徐美慧 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